![]()
![]()
陽光下的烏蒙水鄉公園,蒙泉大橋倒映在澄澈的吾悅湖、昭陽湖中,粼粼波光隨微風跳動;紅色步道上,散步的市民、嬉戲的孩童與騎行者穿梭其間,岸邊垂柳輕拂,偶有水鳥掠過湖面,濺起的水花與枝頭盛放的垂絲海棠相映成趣。誰能想到,這片兼具烏蒙磅礴氣勢與江南水鄉靈秀的生態寶地,曾是垃圾堆積、污水橫流的城市洼地。如今,這里已成為昭通中心城區生態廊道的核心節點,更成為展示城市風貌的“城市會客廳”鮮活樣本。
![]()
近年來,昭通市堅持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產”開新局、“城”勢而上、“人”盡其才,切實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闖出了一條以產興城、以城聚人、以人興業的產城人融合發展新路子,城鎮化率由2020年的39.52%提升至42.92%。依托城區“三大水系”生態脈絡,將河道治理與城市更新深度融合,形成北有省耕山水、南有烏蒙水鄉的“兩大城市新社區”。
![]()
城市生態公園是體現城市品質和展現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作為昭通“三帶七廊三十園”綠美空間的關鍵一環,烏蒙水鄉公園以利濟河為生態軸線,通過引水工程與河道治理,將4.1公里環形步道、6個節點公園與多座廊橋串聯成網。沿湖垂柳搖曳,月季與垂絲海棠次第綻放,小葉水植浮于河面,構成“三步一景、五步一園”的生態畫卷。這種“以水為脈、以綠為骨”的設計,不僅讓公園成為日均接待數千人的“天然氧吧”,更與省耕國學文化公園南北呼應,織就貫通城區的生態廊道體系。
![]()
“白天看景、傍晚健身,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詩意生活。”家住悅湖公館的李阿姨道出了周邊20余萬居民的心聲。公園內兒童游樂區與健身器材區錯落分布,亭閣間常有老人吹拉彈唱,紅色步道上跑步愛好者絡繹不絕。這種全齡友好的布局,讓公園超越了休閑功能,成為凝聚社區活力的“社交客廳”。周邊8所公辦學校、6家醫療機構、大型商超、養老中心、金融驛站,構建起了服務便民的“15分鐘生活圈”。
![]()
“我們依托老舊小區、棚戶區改造工作,拆除私搭亂建、修繕破損道路、改造雨污管網,化解87件民生難題。有效盤活利用12家單位100余畝低效閑置資產。”昭通市住房和建設局工作人員李舒菲說,騰挪出來的城區空間,釋放出來的空間價值,對城區百姓來說,是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無限機遇。
![]()
從昔日洼地到如今的“生態名片”,烏蒙水鄉的蛻變是昭通城市升級的縮影。數據顯示,昭通公園數量已從2020年的64個增至237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至13.53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由79.67%提升至91.33%。這座高原水城正以生態廊道為紐帶,以城市會客廳為窗口,讓“山、水、城、人”和諧共生的圖景在烏蒙大地上徐徐鋪展。
來源/云報全媒體記者 劉宇丹 譚雅竹 沈迅 王劍釗 昭通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聶孝美
終審/胡華玉 編審/保進 劉玉 校對/馬思 編輯/何淑倩格
投稿/ ztsxwzx@126.com

轉載請注明來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眾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