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遼寧日報)
轉自:遼寧日報
![]()
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連接沿岸12個生態節點的錦州濱河路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圖為夜色中的濱河路。 錦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
錦州女兒河成了天鵝遷徙途中的“溫馨驛站”。 本報記者 白復海 攝
本報記者 白復海
核心提示
日前,首批遷徙天鵝如期蒞臨錦州女兒河。它們的歸來不僅為城市注入靈動生機,更成為一份沉甸甸的“生態合格證”。這背后,是志愿者七年如一日的溫情守護,更是錦州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見證。
曾經的城市“生態傷疤”——東湖荒灘,經系統修復已蝶變為千畝“城市綠肺”,智慧健身設施、粼粼波光與百姓歡顏相映,勾勒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畫卷。從貫通三河、宛如“翡翠項鏈”的濱河路,到老城區“見縫插綠”的口袋公園,錦州以“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的系統思維,將綠色融入城市肌理,讓“推窗見綠、出門入園”成為市民觸手可及的幸福圖景。
天鵝歸來舞翩躚
晨光中,錦州女兒河迎來今年秋冬季首批遷徙而來的天鵝。它們曲項梳翎,悠然覓食,或與野鴨相伴游弋,或成列隱入金色蘆叢,勾勒出靈動和諧的生態圖景,吸引市民與攝影愛好者沿岸觀賞、駐足記錄。
“首批共觀測到16只!”守護天鵝志愿者胡海鷹一邊用長焦鏡頭追蹤天鵝群,一邊欣喜介紹,“今年天鵝歸來比去年略早,預計11月中旬還將有更多批次陸續抵達。”
這場跨越7年的守護始于2019年冬天。當時,一只體弱的幼鳥無法繼續遠飛,6只成年天鵝選擇留下陪伴,首次在錦州市區越冬。自此,女兒河成了它們遷徙途中信賴的“溫馨驛站”,也開啟了志愿者的愛心守護之路。寒來暑往,他們的身影始終與天鵝相伴,不僅日常巡護、投喂補給、觀察記錄,更化身“天鵝衛士”勸導不文明觀賞行為,默默守護著這份來之不易的信任。
天鵝的連年歸來,是錦州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最生動的印證。而這背后,是錦州市對河流生態系統“久久為功”的治理決心。
近年來,錦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治理水域污染——關停沿岸污染源,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保護修復濕地資源,提升生態功能;推進兩岸綠化工程,增加植被覆蓋,為珍稀鳥類營造宜居環境。曾經黯然失色的女兒河,如今蘆葦叢生、水草豐美、水質清澈、魚蝦豐茂,從“生態洼地”蝶變為候鳥遷飛路上的“宜居家園”。
東湖蝶變綻新顏
“以前水沒現在這么干凈,哪敢像現在這樣暢快地游呀!” 清晨的小凌河畔,冬泳愛好者李中敏和幾十名泳友簡單熱身后,便脫去外套躍入清澈的東湖中。他們的歡笑聲,打破了水面的寧靜,也映照出這片水域的煥然新生。
誰能想到,這片草木蔥蘢、景色宜人的寶地,昔日竟是采砂留下的荒蕪灘涂,是城市一道刺眼的“生態傷疤”。
改變始于2015年。錦州毅然啟動東湖生態修復工程,填土造坡、引水成湖、植樹造林,開啟“荒灘變綠洲”之旅。如今,這里已化身擁有3座人工湖、20余處景觀節點的綜合性城市公園。超30萬株喬木與灌木在此扎根生長,12萬平方米草坪如巨大的綠色絨毯鋪展開來,吸引白鷺、蒼鷺等20多種野生鳥類來此棲息繁衍,鳥鳴聲此起彼伏,生機無限。
李中敏的感慨道出了許多市民的心聲:“這兩年政府下大力氣改造污水管道,水質肉眼可見地變好了,來鍛煉的人越來越多。”
如今的東湖森林公園,綠化覆蓋率高達71%,真正實現了從“生態傷疤”到“城市綠肺”的轉身。園區內,新鋪設的3.5公里彩色路面蜿蜒向前,百余種特色花卉依時節成片綻放,親水木棧道、憲法廣場、兒童健身區等設施煥然一新。
去年7月,一座“室外智能健身房”落戶園內,市民通過掃碼即可免費使用。“以前總覺得‘智慧公園’‘智能健身’這些詞離我們很遙遠,是一線大城市的專利,沒想到轉眼間就在我們身邊實現了。”正在體驗智能推胸訓練器的市民楊慧笑著說。今年9月,公園健身設施再次升級,配備多種類共52套專業健身器材的東湖公園健身廣場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為市民打造了又一處“全齡友好”的多功能健身休閑空間。
老兵義務放映隊以光影點亮夜色,帆船帆板隊于碧波中劃出彩影,冬泳愛好者在寒冷中詮釋生命韌性。每當暮色降臨,公園憲法廣場前嬉戲的孩童,棧道上并肩的情侶,花海邊記錄夕陽的老人……一幕幕幸福剪影,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化為觸手可及的日常。
錦繡之州入畫來
改變不只發生在東湖。貫通小凌河、女兒河與百股河的濱河路,是錦州生態治理的靈動之筆。這條“城市綠鏈”將沿岸12個生態節點穿珠成鏈,形成“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游”的綠色交通網絡。沿線12萬株喬木與200萬平方米灌木,構建出層次豐富的生態廊道。傍晚時分,路燈與河面相映,車流穿梭其間,宛如流動星河。
生態治理的成果,最終要惠及于民。錦州在老城區持續推進“拆違建綠”“見縫插綠”,在南京華府北側、東湖御景半島西北角、八一公園旁等城市角落,新建50多處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園。這些曾經被遺忘的邊角地,如今成為市民“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休閑空間,讓“轉角遇見美”成為日常。
與此同時,“兩橫兩縱”道路提升工程也已全面竣工。錦州北站周邊的北站路、松坡路、士英北街等8.1公里道路煥然一新,不僅緩解了交通壓力,更以林蔭大道重塑城市門戶形象。常年在此區域運營的出租車司機劉師傅感嘆:“路寬了,樹多了,開車經過時視野好,心情也舒暢!”
從貫通三河的生態綠脈,到遍布城區的口袋公園,再到煥然一新的城市干道,錦州正將綠色一步步融入城市肌理。
“生態好不好,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實也最有發言權。”錦州市住建局局長王英超表示,錦州始終堅持“治山、治水、治城”一體推進,“接下來,我們將繼續以市民需求為導向,把更多綠地、更好環境、更優服務帶到大家身邊,讓生態福祉真正惠及千家萬戶。”
從東湖一片綠,到全城一幅圖,錦州用系統思維與持續行動,詮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如今的錦州,河清岸綠、飛鳥翔集、城潔人歡,市民在綠色中享受生活,城市在生態中煥發活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