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生不過百,歲月不堪流。
人,總要經歷過一些世事,走過平湖煙雨,踏過歲月山河,嘗過人生百味,當雙鬢染上白霜,當皺紋爬上眼角,才會有所感悟。
原來,榮華乃是花間露,富貴皆為草上霜,一切不過過眼云煙。
看淡一切一身輕,一蓑煙雨任平生。
看得淡的人生,才能遵從本心,在前行的路上走的穩穩當當,一生無恙。
![]()
01
看淡名利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
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
且趁閑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
——宋·蘇軾《滿庭芳》節選
微小的虛名薄利有什么值得費盡心機的呢?名利得失皆有定數,不過一場虛幻罷了。
諸葛亮在《誡子書》說到,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只有放下對金錢、權利的執念,保持一顆平常心,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才能活的更開心。
元豐二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
初到貶所,他寄居定慧院,每日與僧人同食同寢。某個秋夜,他獨坐江邊,看江水東流,忽然頓悟:
世間名利,不過如江上浮萍,隨波逐流;又如空中飛絮,聚散無常。
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
——這份"不為人識"的喜悅,正是看透名利后的自在。
人生在世,難免失望惆悵,何必將時間浪費在求不得的功名利祿中呢?
不如拋開束縛,放下名利,對著清風皓月,飲千鐘美酒,歌一曲《滿庭芳》。
02
看淡悲歡
人生只似風前絮,
歡也零星,悲也零星,
都作連江點點萍。
——王國維《采桑子》(節選)
一代學術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人生三境界"。然而他最終選擇在昆明湖結束生命,留給世人無限唏噓。
其實早在《采桑子》中,他已參透人生本質:悲歡離合,不過如風中柳絮,終將化作江上浮萍。
但他的弟子錢穆卻從中悟出另一種智慧:"先生詞中早有暗示,人生當如浮萍,隨緣而安。"
后來錢穆創辦新亞書院,歷經戰亂流離,始終保持著"既來則安"的從容。
人生在世,好與壞都是一種修行,富貴與磨難皆不長久,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這是自然規律。
今日風光無限,眾人艷羨,也許明日就“轉眼人皆謗”;今日無人問津,默默無聞,也許明日就“一舉成名天下知”。
當一個人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成功,不會使他張揚;失敗,也不會讓他絕望。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自在安然,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修養。
03
看淡生死
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唐·李白《擬古十二首·其九》(節選)
李白的詩,自帶幾分豪放與瀟灑。
這首詩是李白晚年所作,那時的他經歷了賜金放還和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變故,對于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他看來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活著的人便是旅途中的行人過客,逝去的人則是回返虛無的歸人罷了。
人間不易,歲月無情,轉瞬滄海成桑田,所有的一切終將被時光遺忘和擱淺,這短短的一生我們最終都會失去。
既然如此又有什么看不開,放不下的呢?
我們能做的,只是把握當下,抱著一顆平常的心,過好余生的每一天。
遠處的是風景,近處的才是人生。
04
今日寄詩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定風波》
這是蘇軾在沙湖道中遇雨后的頓悟,也是送給所有歷經滄桑者的箴言。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兩個字:看淡。
當我們看淡名利,就能找回本真;看淡悲歡,就能保持平和;看淡生死,就能珍惜當下。
愿你在人生的秋日:看淡紅塵事,隨緣天地寬。
于得失間從容,在起落中安然,活出最自在的模樣。
*文章內容綜合來源于網絡,編輯:霄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