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俄美之間那條潛在的跨洲通道,這事兒最近鬧得挺大。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的頭兒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在社交平臺上扔出個炸彈,說他們從半年前就開始琢磨白令海峽隧道的可行性研究,現在項目推進到雙邊討論階段。
整個計劃砸進去不到80億美元,八年時間就能打通,連接俄羅斯的楚科奇地區和美國的阿拉斯加。聽著像科幻電影,但這可不是空穴來風,背后有歷史積淀,也有當下地緣的算盤。
德米特里耶夫直言,這條“普京-特朗普隧道”不光是鐵軌和貨運線,還能象征兩國重啟合作的信號。特朗普那邊回應說“挺有意思”,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表示不爽。
![]()
老地圖新畫:隧道構想從上世紀走來
白令海峽這地方,地理上就跟兩條大陸的夾縫似的,寬不過80多公里,兩邊分別是俄羅斯遠東的楚科奇和美國阿拉斯加。想在這兒架橋或挖隧道的念頭,早不是新鮮事兒。
早在19世紀中葉,就有沙俄和美國的政客腦洞大開,琢磨著建條電報線或鐵路,把歐亞和美洲連上。那時候,沙俄還在賣阿拉斯加給美國,倆國關系還算融洽。
進入20世紀初,1904年有人提出西伯利亞到阿拉斯加的鐵路計劃,目的是開發資源,順帶拉動貿易。但一戰、二戰、地緣摩擦,啥都沒落地。
冷戰時期,這想法也沒消停。1960年代,肯尼迪和赫魯曉夫時代,美國和蘇聯的智庫里冒出個“肯尼迪-赫魯曉夫世界和平橋”的方案。文件顯示,那會兒美蘇高層私下聊過,用橋或隧道象征緩和對峙。德米特里耶夫最近貼出那份老檔案,地圖上標著從迪奧梅德群島起步的路線。
倆小島一個俄管一個美管,相隔才4公里,簡直是天然起點。可惜,冷戰升級,啥都沒成形。轉眼到2007年,俄羅斯政府又推洲際鐵路概念,涵蓋美加俄中四國路徑,重點是資源運輸。但金融危機一砸,計劃擱淺。
![]()
如今德米特里耶夫重提這茬,不是憑空拍腦袋。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從今年4月起,就低調啟動可行性研究。團隊審了現有方案,包括那條四國鐵路線,挑最實際的往下推。
為什么現在?俄美關系雖冷,但10月普京和特朗普通話后,約好在布達佩斯碰頭談烏克蘭問題。德米特里耶夫順勢拋出隧道,定位成“象征團結的70英里鏈接”。這不光是基建,還夾帶外交味兒。
說白了,俄羅斯想借這事兒,撬開與美國在北極資源的合作大門。阿拉斯加和楚科奇那邊,石油、天然氣、稀土礦藏多得是,但開發成本高,單干吃力。隧道一通,貨運線直達,經濟賬就活了。
當然,歷史教訓擺那兒。過去方案多是紙上談兵,這次俄羅斯強調用現代技術壓成本。德米特里耶夫點名埃隆·馬斯克的Boring Company,那公司專攻隧道鉆探,拉斯維加斯項目就證明效率高。傳統估算65億美元起步,現在壓到8億以下,聽著誘人。但別忽略地形難點。
俄羅斯遠東基礎設施本就薄弱,楚科奇的鐵路和公路稀稀拉拉,得額外投錢升級。德米特里耶夫承認,隧道兩端陸上延伸至少8公里,整體鏈條得全盤考慮。這構想從老地圖走來,現在踩在現實土壤上,步子穩,但路還長。
![]()
八年八億的賬本:技術落地與風險盤點
挖隧道說易不易,得看技術咬不咬合。德米特里耶夫的方案核心是鐵路加貨運混合線,長112公里,直通白令海峽底部。為什么混合?俄羅斯交通專家帕維爾·伊萬金直言,這樣設計邏輯通,既讓人員和小車過關,也方便大宗貨物鐵路運。
阿拉斯加的天然氣管道和楚科奇的礦石,能無縫對接,北極航道之外多條陸路備份。Boring Company的鉆機是關鍵,那玩意兒用自動化推進,速度比傳統快幾倍。
馬斯克的公司在得州和內華達干過活,證明能在復雜地質下控成本。德米特里耶夫算賬:八年工期,前兩年勘探,后五年主體,四年測試調試。資金呢?莫斯科出大頭,國際伙伴補位,總額控在80億刀以內。
海峽地質復雜,巖層硬,冰川融化加劇水流湍急。地震帶上,隧道得抗8級震,設計標準嚴。俄羅斯基金已審多套方案,美加俄中路徑對比下來,選最短最穩的。但阿拉斯加那邊,現有鐵路只到白馬鎮,再往前得新建。加拿大段也得跟上,四國協調就成難題。
中國感興趣,因為連上歐亞高鐵網,絲路延伸。但地緣敏感,美國國會卡殼,擔心資源外流或安全隱患。德米特里耶夫說,研究從4月起步,半年里地質隊去楚科奇測數據,經濟模型跑了上百次迭代。現在進入雙邊談,華盛頓反饋積極,但國會審批是道坎。
![]()
成本壓低靠啥?Boring Company的模塊化技術,鉆頭帶AI導航,減少人工。俄羅斯有中俄鐵路橋經驗,基金投過類似項目,供應鏈成熟。8億聽少?對比英吉利海峽隧道65億刀,這算折扣價。
但別忘通脹和供應鏈斷裂,俄烏沖突后,西方制裁讓材料貴。德米特里耶夫強調,伙伴融資分散風險,美國能源公司能分羹北極油氣。長遠賬,隧道年運力百萬噸貨,貿易額拉動數百億。俄羅斯遠東開發加速,阿拉斯加就業崗位多。
但短期,環保評估得過關,海峽生態脆弱,鯨魚遷徙路徑別攪和。八年工期緊,疫情或地緣變數一出,拖尾常見。這賬本亮堂,但得一步步核實,落地前多留緩沖。
![]()
外交試水:隧道成俄美重啟合作的敲門磚
俄美談隧道,表面基建,骨子里外交博弈。德米特里耶夫拋這提議,正趕上普京特朗普通話后,倆首腦約布達佩斯見,焦點烏克蘭停火。俄羅斯想借隧道示好,特朗普團隊回應“有趣”,白宮發言人也沒潑冷水。
這信號不小,冷戰后俄美基建合作少,北溪管道都黃了。現在隧道上桌,等于給重啟關系找臺階。德米特里耶夫跟特朗普特使史蒂夫·威特科夫搭上線,倆人聊投資,隧道順勢入題。俄羅斯定位成“象征團結”,避開敏感議題,直奔經濟實惠。
但水深火熱的地緣背景擺著。烏克蘭問題懸而未決,澤連斯基訪美時,記者追問隧道,他搖頭說不樂意見。歐洲盟友更警惕,擔心俄美和解稀釋北約壓力。
俄羅斯算盤是拉美國進北極圈,共享資源,分擔開發擔子。阿拉斯加礦藏豐富,但氣候惡劣,單靠美國吃力。隧道一通,聯合勘探成可能,能源出口多條腿走路。特朗普上臺后,強調美國優先,北極戰略升級,這項目對胃口。副總統萬斯已表態,阿拉斯加峰會鋪路。
![]()
隧道若成,真能改寫大陸格局。想象下,從西雅圖火車直達圣彼得堡,繞開蘇伊士和巴拿馬,陸運時間砍半。俄羅斯遠東經濟提速,楚科奇從邊陲變樞紐,礦業物流成本降三成。
美國阿拉斯加開發加速,天然氣外銷多渠道,能源獨立更牢。北極資源總值萬億刀,隧道解鎖聯合投資,創崗位,拉GDP。德米特里耶夫強調,混合線設計最大化效益,人員貨運兩不誤。長遠,洲際聯通促文化交流,減地緣摩擦。
但隱憂不少。安全第一,海峽軍事敏感,隧道成雙刃劍。俄羅斯北極艦隊活躍,美國海岸警衛加強巡邏,共建得簽協議防間諜。環保壓力大,施工擾生態,國際公約得過。
經濟上,回報周期長,八年投8億,前期回收慢。俄羅斯基礎設施短板,楚科奇公路網得補,額外花銷上百億。地緣風險更高,烏克蘭變數一出,項目黃燈。未來八年,考驗耐心和共識。說實話,這通道若通,世界地圖真得重畫一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