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以來學王羲之筆法的人很多,只要能得到“書圣”某一種風格,便可卓然成家。學界認為,真正得王羲之用筆精髓者有四個人,把他們各自風格組合在一起便是一整個“書圣”,這四個人就是米芾、趙孟頫、王鐸和王寵:米得王之迅疾,趙得王之妍美,王鐸得王之雄厚,王寵得王之蕭散。
![]()
這幾位中,天賦最高的當屬王寵了。王寵,字履吉,號雅宜山人,明弘治七年(1494年)生于吳縣(今江蘇蘇州)。其父王貞以開酒肆旅店發家,王寵常入店幫忙。這位“小伙計”自幼表現出驚人的天賦,書畫落筆即會,他的老師蔡羽對其贊不絕口。
![]()
王寵初學宋元,后專以魏晉諸家為師,將王羲之、王獻之、鐘繇、張芝筆法盡數掌握,論用筆之古茂自然,文徵明、祝枝山也不及。何良俊點評他:“山之后,書法當以王雅宜為第一。蓋其書本于大令,兼人品高曠,改神韻超逸,迥出諸人上。”
![]()
王寵五體皆能,以小楷、草書最為精妙,現藏于北京故宮的《草書李白詩冊》是其經典之作,邱振中點評:“氣息平和,干凈利落,一絲不茍,筆勢凝重洗練,筆畫之間很少有連筆牽絲,字字獨立,互不相連。綜觀此書作,典雅平淡,落落大方,草法嚴謹。”
![]()
此作為紙本冊頁,共11折、22頁,每頁縱約31厘米、橫約17厘米,總長度超過3.8米,字徑約2厘米,內容為李白詩作《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四首詩,總計300余字。
![]()
《李白詩冊》寫于戊子年(1528年)正月十六日,當時王寵35歲。此時他的草書筆法已然成熟,此作每一筆都瀟灑自然、雅雋妍美,這才是“草圣”水準的書法。王寵善用中鋒行筆,筆畫如“錐畫沙”般凝練。中部略粗,收筆處微作顫動,保留古樸質感。粗細變化幅度小,依賴筆速而非按壓力度營造節奏。
![]()
字字獨立但筆勢連貫,筆尖提按軌跡在紙面形成呼應,避免了明草書常見的“纏繞油滑”。結字寬綽留白、欹側生姿,橫向擴展,通過上下空間的對比,營造“疏可走馬”的呼吸感。字勢多向右上傾斜,通過局部筆畫的反向支撐實現平衡,形成“斜而不倒”的張力。
![]()
多使用淡墨,筆畫邊緣略帶滲化,展現紙墨相發的潤感,這種淡墨運用不同于董其昌的“淡宕虛靈”,更接近文徵明的“清勁秀雅”。偶見枯筆增強節奏感,枯筆與前文潤筆形成對比,隨書寫自然產生。
![]()
王寵這部草書筆法精準豐富,結字靈巧生動,墨色枯潤得宜,氣韻更是生動脫俗,堪為學習草書的上佳范本。
![]()
而今,我們將此作進行了博物館級的超高清1:1復制,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