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這人啊,走著走著就把老伙計給落下了。牛拉犁、馬拉車,哪個不是累死累活為咱人類拼了一輩子?可時代一轉臉,誰也沒打招呼,有的進了村口的老照片,有的還在田里晃悠。你猜到底是牛先被淘汰,還是馬先靠邊站?
![]()
要搞明白誰先退出歷史主舞臺,得先說清楚“淘汰”是啥意思,這兒說的不是徹底消失,而是不再作為主要勞動力被大規模使用。牛和馬在農耕文明里都是頂梁柱,但干的活不一樣。
牛力氣大、耐力強,適合拉犁、碾場、馱重物,尤其在水田里穩當得很;馬跑得快、爆發力足,更適合運輸、打仗、驛傳。中國自古有“牛耕于野,馬馳于道”的說法。看用途就知道,它們的命運從一開始就不在一個賽道上。
![]()
按理說,農業是立國之本,牛該更穩當些?可現實偏偏反著來。20世紀初,中國農村平均每戶還養著半頭牛以上,可到了50年代末,拖拉機開始進村,牛的數量就開始往下掉。但這還不是關鍵轉折。真正讓牛的地位被動搖的,其實是土地制度的變化。
1949年后,集體化運動讓個體農戶不再單獨擁有耕牛,牛成了生產隊的公產。管的人多,用的人狠,養的人少,不少地方牛群數量銳減。再加上60年代化肥推廣,牲畜糞肥不再是唯一選擇,牛的附加價值也縮水了。
![]()
相比之下,馬的情況更復雜。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騎兵部隊規模一度達到十萬人以上,戰馬是戰略資源。建國后,軍隊機械化進程加快,1955年軍馬定編大幅壓縮,到70年代基本完成摩托化轉型,戰馬徹底退出軍事序列。
這一波斷崖式下跌,比牛在農業領域的退場來得更早、更徹底。從官方數據看,1952年全國軍馬存欄約80萬匹,到1980年已不足20萬。
![]()
而同一時期,耕牛雖也在減少,但因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農民重新有了養牛積極性,數量波動較小。所以說從國家層面的大規模系統性撤出來看,馬才是第一個被正式“下崗”的役用動物。
再往深了扒,還得看動力替代的時間線,很多人以為拖拉機一來,牛馬立馬失業。其實不然。中國第一臺國產拖拉機:東方紅-54型,是1958年在洛陽第一拖拉機廠下線的。但真正普及到縣鄉一級,是70年代以后的事了。
![]()
在此之前,農村主要靠人力加畜力。那么問題來了,在機械沒到位的空檔期,是誰先扛不住的?答案還是馬。因為馬的飼養成本遠高于牛。馬吃精料,一天得喂玉米、豆餅,還得飲水充足;牛能啃秸稈、吃草,粗飼料就能過活。在糧食緊張的年代,養馬是奢侈的事。
1961年國家出臺《關于壓縮非農業人口和精簡城鎮糧食供應的指示》,明確提出減少非必要牲畜飼養,首當其沖的就是城市運輸用的騾馬車隊。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在60年代初就基本取消了馬車貨運,改由汽車和電車承擔。
![]()
而農村的牛耕一直持續到80年代中期,部分地區甚至到90年代仍有使用。農業部《中國畜牧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1985年全國役用牛存欄仍超過6000萬頭,而役用馬驢合計不足1000萬頭。
這說明至少在民用領域,牛的生命力比馬頑強得多。而且牛還有副產品:牛肉、牛皮、牛骨,在市場經濟放開后反而成了商品資源。
![]()
而馬在和平年代除了賽馬、旅游騎乘,幾乎沒有工業級用途。內蒙古農業大學一項長期追蹤研究指出,1949年至2000年間,中國馬的役用功能衰退速度是牛的2.3倍,且恢復能力極弱。
改革開放后,農業機械化加速推進。1995年全國機耕面積占比已達54.2%,到2020年突破70%。這意味著七成以上的耕地不再依賴畜力。可有意思的是,現在一些山區、丘陵地帶,比如貴州、云南的部分村落,牛仍在干活。
![]()
為啥?因為拖拉機上不去,小地塊也不劃算。農業農村部2021年發布的《特色農業機械化發展報告》提到,中國仍有約18%的耕地處于機械化難以覆蓋的區域,這些地方畜力耕作仍是現實選擇。
反觀馬,除了新疆、西藏等地的牧區巡邏或邊境執勤偶爾用到軍馬改良品種,絕大多數已退出生產領域。更明顯的對比在文化層面:今天你去東北農村,還能聽見老人念叨“那頭老黃牛救過全家命”;可要說誰家靠馬翻身,故事就少了。
![]()
牛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象征勤懇、奉獻,《詩經》里就有“爾牛來思,其耳濕濕”的描寫;而馬更多與戰爭、速度關聯,一旦脫離軍事需求,文化認同也隨之淡化。
中國農業博物館展出的近現代農具中,犁、耙、耖等配套工具大多設計適配牛力,直到90年代仍有新制牛具流通,而馬具制作工藝則在70年代基本失傳。
![]()
所以回過頭看,誰先被淘汰?從國家政策調整、軍事用途終結、城市運輸退出、存欄量斷崖下跌這幾個維度綜合判斷,馬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先行者”。它不是慢慢退場,而是被系統性地移出核心功能圈。
而牛雖然也面臨機械化沖擊,但由于飼養成本低、適應性強、副產品價值高,加上地形限制,退場過程緩慢得多。
![]()
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