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8年5月28日,黑龍江邊的璦琿城,一場談判正在緊張地進行。清朝黑龍江將軍奕山坐在桌前,對面是沙俄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
城外,俄軍的炮口隱隱指向這座邊陲小城。奕山的手心滲出了汗,他知道,自己的一句話,可能就要斷送掉祖宗留下的大片山河。
可他沒得選,英法聯軍正在南方猛攻大沽口,朝廷根本無力北顧。幾個時辰后,一筆落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整整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此不再屬于中國。
![]()
這塊地方,相當于20個臺灣島的大小。而更讓人痛心的是,從那天起,一百六十多年過去了,這片土地,再也沒有回來……
奕山不是第一次面對洋人。早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他就在廣州吃過敗仗,還因為謊報軍情被朝廷處分。
可這回,他坐在黑龍江將軍的位置上,面對的卻是比英國人更狡猾、更強硬的對手——沙俄。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野心,不是一天兩天了。
![]()
從1847年起,他們就成立了所謂的“黑龍江問題特別委員會”,一步步往江東滲透。到了1850年,沙俄的兵船已經不止一次闖進黑龍江下游,建哨所、屯兵糧,擺明了是要把這塊地吞下去。
穆拉維約夫這人,是個典型的擴張主義者。他帶著兵船直逼璦琿城下,嘴上卻說著漂亮話:“我們是來幫你們防英國人的!”可奕山心里清楚,這哪是幫忙,分明是趁火打劫。
那時候,清朝正被第二次鴉片戰爭拖得精疲力盡,英法聯軍在1858年5月剛拿下大沽口,北京眼看就要不保。朝廷給奕山的指示就四個字:“勿開邊釁”。說白了,就是別惹事。
![]()
奕山手底下只有四千多人,裝備落后,援軍更是遙遙無期。他試著跟穆拉維約夫講道理,搬出《尼布楚條約》說這片地本來就是中國的。
可穆拉維約夫根本不吃這一套,他把地圖一攤,直接劃了一條線:“黑龍江以北,歸我們了。”談判僵持了好幾天。奕山還在猶豫,穆拉維約夫卻已經沒了耐心。
一天夜里,俄軍突然在江面上開炮,炮彈呼嘯著劃過璦琿城頭。這不是真要攻城,而是赤裸裸的恐嚇。奕山坐在衙門里,聽著外面的炮聲,手忍不住發抖。
![]()
他知道,打是打不過的,一旦開戰,璦琿肯定守不住。到時候,不光地保不住,自己這項戴花翎的腦袋也得搬家。
他想起了朝廷的指示,想起了南方戰事的緊急,最終,咬了咬牙,在條約上簽了字。《璦琿條約》 就這么誕生了。中國一下子失去了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烏蘇里江以東的地盤,則變成了中俄“共管”——可誰都明白,這所謂共管,不過是沙俄全面吞并的前奏。果然,兩年后《中俄北京條約》簽訂,這片地也徹底丟了。
![]()
條約里還留了個尾巴,江東六十四屯的中國居民可以永久居住,歸中國官員管。可后來發生的事情證明,這不過是沙俄的緩兵之計。
1900年,俄軍制造了海蘭泡和江東六十四屯慘案,成千上萬的中國百姓被屠殺、驅趕,連這點最后的立足之地也沒能保住。
條約簽完,奕山心里也虛。他把文本送回了北京,指望著朝廷能硬氣一回,拒不承認。一開始,清政府確實沒批準——這么大一塊地就這么送了人,誰也不敢背這個罵名。
![]()
可沙俄有的是辦法。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了北京,咸豐皇帝倉皇逃往熱河。沙俄趁機跳出來,裝模作樣地當起了“調停人”。
他們一邊幫著英法施壓,一邊轉過頭對清政府說:“你們要是連《璦琿條約》都不認,那我們可就不管了。”
走投無路的清政府,只能在《中俄北京條約》上簽字,被迫承認了《璦琿條約》的內容。從此,中國徹底失去了通往日本海的出海口,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也從中國的內河,變成了兩國的界河。
![]()
這60萬平方公里,到底是什么概念?它相當于20個臺灣島的面積。那里有茂密的森林、肥沃的平原、豐富的礦產,還有綿長的海岸線。可這一切,都在一紙條約之后,與中國再無關系。
更讓人痛心的是,這片土地的喪失,并沒有經過一場堂堂正正的戰爭。它是在沙俄的炮艦威脅和外交訛詐下,被硬生生割走的。
奕山的妥協,固然有他的無奈,但背后反映的,是晚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國家實力的全面落后。從1858年到現在,一百六十多年過去了。
![]()
世界地圖上,那片土地的名字早已改變,可在中國人的記憶里,它始終是一道深深的傷疤。那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性喪失領土最多的不平等條約之一,連同后來《北京條約》等一起,沙俄前后從中國割走了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直到今天,依據《璦琿條約》失去的領土,依然沒有回歸。它靜靜地躺在歷史課本里,提醒著我們,弱國無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那段屈辱,我們不曾忘記,也不能忘記。只有國家強大,才能守護好祖先留下的每一寸山河。
信息來源:中俄璦琿條約.鳳凰網 2008-08-01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