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廣州農村商業銀行內部下發一則通知,要求員工退回2022年至2024年期間發放的過節費,每人合計約1.4萬元。執行方式為:先自行繳納2500元,剩余部分從后續工資中分期扣除。
這一舉措迅速在員工群體中引發震動。三年前作為福利發放的過節費,如今被定性為“不合規支出”,需由個人返還。此事不僅牽動內部情緒,也再次將地方金融機構的經營困境、合規邊界與員工權益之間的張力推至公眾視野。
01
事件的直接動因,源于對監管規定的重新審視。
2025年8月,廣東省總工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基層工會經費使用管理的通知》,明確基層工會逢年過節可向全體會員發放節日慰問品,年度總額不超過人均3000元,且不得以現金、購物卡等形式發放。
廣州農商行此前以現金形式發放過節費,被認定為不符合新規要求。銀行方面表示,此次追回系為“規范津貼福利發放,防范合規風險”,屬主動整改。
但問題在于,該規定發布于2025年,而所追款項涉及2022年以來的發放行為。這意味著,員工在當時合規環境下領取的款項,因后續政策調整而被追溯認定為“不合規”。
一位銀行內部人士表示,整改通知下達后,各部門迅速組織落實,要求員工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補繳。對于收入較高的崗位,影響相對有限,但對于基層柜員、客戶經理等群體,人均1.4萬元的返還壓力不容小覷。
02
這一舉措背后,是廣州農商行持續承壓的經營基本面。
2025年上半年,該行實現營業收入80.37億元,同比增長9.41%,但凈利潤僅為15.10億元,同比下滑11.21%。自2021年起,其凈利潤已連續多年呈下降趨勢。
更值得關注的是凈息差的持續收窄。2024年二季度末,廣州農商行凈息差降至1.02%,在所有上市銀行中處于最低水平。這意味著,其傳統依賴存貸利差的盈利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
與此同時,資產質量壓力持續顯現。截至2025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98%,較2024年末上升0.32個百分點。逾期貸款余額高達510.9億元,較年初增加190.2億元,占總貸款比例達7.12%。
為應對風險,該行正加速處置不良資產。2025年10月,廣州農商行發布公告,擬公開轉讓約189.28億元信貸資產,涵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業等多個領域。這是其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資產剝離行動。
03
在經營壓力之外,公司治理問題亦未平息。
2025年3月,原行長易雪飛被查,成為該行近五年來第六位被查的高管。易雪飛自2015年起擔任該行黨委副書記、行長,2023年離任,其被查引發市場對歷史業務合規性的廣泛擔憂。
值得注意的是,在易雪飛離任后,該行行長職位空缺長達9個月,直至2024年1月才由董事長蔡建代為履職,超出監管規定“代為履職不得超過6個月”的上限。
高管層的不穩定,疊加監管處罰頻發,進一步加劇了內部管理的復雜性。2025年以來,該行各級機構多次因信貸管理、內部控制等問題收到監管罰單。
04
此次追討過節費,亦引發了關于公平性的討論。
根據2023年年報,廣州農商行5名最高薪酬人員合計獲得稅前報酬1005萬元,較2022年增長9.16%。而同期,全行員工成本為43.13億元,同比下降5.42億元,降幅達11.16%。
員工平均薪酬亦呈下降趨勢。2023年,該行員工人均薪酬為31.66萬元,較2022年的34.74萬元減少3.08萬元。
在薪酬結構分化明顯的背景下,要求全員退還過節費,而未見對高管薪酬的相應調整,使得部分員工質疑:合規整改的責任,是否正在由基層員工承擔?
05
事實上,薪酬追索機制并非新鮮事物。自2021年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建立完善銀行保險機構績效薪酬追索扣回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來,已有13家上市銀行披露追薪情況,累計金額近3億元。
但上述追薪多針對高管,且主要因風險事件或違規行為觸發,具有明確的問責屬性。而廣州農商行此次追回的,是面向全體員工的普遍性福利,且因政策調整而非個人過錯引發,性質有所不同。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當初發放時無明確返還約定,且員工已依法納稅,追溯要求返還可能存在法律爭議。即便出于合規考量,亦應通過協商方式處理,而非單方面強制扣除。
06
廣州農商行的個案,折射出中國地方金融機構的普遍困境。
截至2025年,全國共有農商行、村鎮銀行等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約3200家,但合計市場份額僅約16%。在利率市場化、金融科技沖擊與大型銀行下沉的多重擠壓下,其生存空間持續收窄。
凈息差收窄、資產質量承壓、數字化轉型滯后,成為共性難題。而合規要求趨嚴,又進一步增加了運營成本與管理復雜度。
在這一背景下,成本控制成為必然選擇。但如何控制,考驗著管理層的智慧。
合規整改的初衷是規范管理、防范風險,但若執行方式過于剛性,可能影響員工士氣與組織穩定。尤其是在行業整體轉型期,人心的穩定,或許比節省幾億元成本更為重要。
07
一筆1.4萬元的過節費,數額不大,卻牽動人心。
它曾是節日里的一份體面與溫暖,如今卻成為合規賬本上的一筆待沖款項。
當一家銀行開始要求員工返還三年前的福利時,人們看到的不僅是財務數字的變動,更是一種組織氛圍的悄然變化。
合規是底線,但不是唯一的管理工具。在追求合規與效率的同時,如何平衡制度剛性與人文關懷,如何在降本中不傷人心,是每一家金融機構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畢竟,銀行的資產不僅是賬面上的貸款與存款,更是那些日復一日處理業務、服務客戶、承擔壓力的員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