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廣州持續開展公共廁所適老化改造工作,提出完成1000座以上公廁100%廁位加裝站起扶手、置物臺和掛物鉤的工作目標。截至10月底,全市已完成1383座公廁100%廁位加裝站起扶手、置物臺和掛物鉤以及新增510座公廁免費提供廁紙的工作任務,任務完成率分別達到138%和100%,全市公廁適老化設施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
一個城市的溫度,往往藏在最細微的民生角落。
當城市開始關注公廁里的一根扶手、一個置物臺時,它所展現的已不只是基礎設施的一次升級,更代表著城市治理理念在變革,彰顯出厚重的人文關懷。
今年年初,廣州市人大代表熊丹一份《關于在公共廁所加裝站起扶手的建議》,如同一塊投入湖面的石頭,激起了層層漣漪。短短數月間,從一份書面建議,到專項工作方案,再到《廣州市公共廁所適老化設施建設改造指引》的出臺,最終落地為1383座公廁100%廁位完成站起扶手、置物臺和掛物鉤的加裝,并新增510座公廁免費提供廁紙……
一系列高效、務實的舉措,不僅超額完成既定目標,更在廣州這座現代化大都市的肌理中,深深鐫刻下“包容”與“溫暖”的印記。
不要小看公廁里不起眼的扶手,它撐起的是特定群體的尊嚴與便利。
就身體健康的年輕人而言,自如地起身、下蹲無疑是輕而易舉的動作,但對許多老年人、孕婦或殘障人士來說,這卻可能是一道充滿風險與尷尬的難題。對這些人群來說,一個穩固的扶手,提供的不僅是物理上的借力點,更是心理上的安全感,讓他們能夠更有尊嚴、更為自主地完成如廁這一基本生活需求。
廣州市城管部門精準捕捉到這一細微卻普遍存在的痛點,將代表的建議迅速轉化為實際行動,讓公共設施真正服務于全民,體現了城市公共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的質的飛躍。
從代表建議到政策出臺,再到大規模改造完成,這種快速響應,讓城市治理的高效能顯露無遺。
而在全運會等大型活動舉辦之際,這些“看得見、用得上”的細節,將成為廣州面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城市形象的絕佳名片。它無聲地告訴每一位來訪者:這座城市不僅擁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更有與弱勢群體同頻共振的同理心。這種包容性發展理念,相信會顯著提升廣州的城市軟實力和人文吸引力。
廣州的公廁適老化改造,是一次成功的民生實踐,也為未來城市公共服務的優化升級提供了可資借鑒的范本。
當然,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沒有上限。
未來,是否可以考慮將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延伸至更多場景?例如,公園的長椅設置、步道的坡度設計、公共交通工具的上下車便利性、公共建筑的出入口無障礙通道等,是否都需要進行系統性的審視與優化,以便讓“適老化”思維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方方面面,從而構建全齡友好、無障礙的城市環境?
更重要的是,這種“從群眾需求出發、由代表建言推動、部門高效落實”的良性互動模式,能否復制到更多公共服務領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