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萬元,一張再普通不過的“繳費單”,卻讓整個太平洋的海風都變得緊繃起來。
10月14日凌晨,美森航運的一艘貨輪,在寧波港卸貨時接到中國方面開出的首張“船舶特別港務費”單。
![]()
這筆費用不只是簡單的港口收費,而是中國對美國海運限制措施作出的正式反制回應。
那么,這場博弈到底是怎么來的?中方的反制又有多精準?
![]()
要說這事的起因,還得從美國那邊的“小動作”講起。
![]()
對于動輒幾萬噸、幾十萬噸級別的船只來說,這可是實實在在的高成本。
這一做法,直接撕開了全球海運秩序的“偽和平”。
按理說,海運業是全球化程度最高、合作依存度最深的行業之一。
![]()
可美國的做法,不僅完全無視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也違背了中美早年簽訂的海運協定。
美方這么做的原因其實也不復雜:他們的造船業已經撐不下去了。
如今全球造船市場,中國獨占鰲頭,占據大量的市場份額,而美國呢?連1%的存在感都湊不齊。
![]()
所以說白了,美方此舉就不是公平競爭,而是赤裸裸的保護主義。
美國想借此為自己奄奄一息的造船業和海運業續口氣,但它沒想到,中方的反制會那么的精準……
中方的反制不是“逞一時義氣”,而是一次經過精密計算的反擊。
實施辦法里規定得非常細:不僅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要交錢,只要背后有美國資本控股、美國企業運營或美國個人持有25%以上權益的船,都在征收范圍之內。
![]()
換句話說,只要沾上美國本錢,不管在哪注冊、掛什么旗,都逃不掉。
而且,中國在設計時還留出了“理性空間”。
比如,中國造的船、空船來華維修的、執行國際救援任務的這些船,都不在征收之列——該豁免的豁免,該保護的保護。
這種“有理有度有節制”的反制措施,既顯示了態度,又擺出了底線。
政策生效的當天,美森航運的貨輪“曼努凱”號就在寧波港中槍——446萬元特別港務費。
這張“首罰單”,其實是標志:中國的反制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在的經濟手段。
![]()
接下來,青島港、上海港也相繼對美國或美資控制船舶進行了征收,而這美國對航運公司來說,簡直是“血流不止”的代價。
更重要的是,中方的定價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分階段上調——2025年每凈噸400元,2026年提到640元,2027年再提到880元,到2028年達到1120元。
這種梯度變化,既能給對方制造長期壓力,也為談判保留了“彈性空間”。
![]()
如果美方執意硬頂,成本會持續上漲;但如果回到談判桌前,中方也隨時可以調整。
就這樣,一張“罰單”成了雙方貿易博弈里的信號彈。
美國挑起“加費戰”,中國就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反制精度——不多不少,穩準狠。
![]()
反制一落地,美國航運業就炸了鍋。
首先遭殃的就是那幾家以跨太平洋航線為主的美國公司。
![]()
為了躲避高額港務費,它們想盡各種法子:有的試圖把掛美國旗的船改在日韓港口中轉,再由非美籍船靠港中國。
有的干脆動用金融手段“洗股權”,讓美資企業的美國籍股東退出表面控制層,希望能躲過認定。
但中國這次顯然下了功夫,海關、港口、商務、稅務多個部門聯動,明確規定以“實際控制方”作為認定標準。
![]()
也就是說,就算企業換了董事、調整股權,只要錢流、控制權還在美國人手上,那就照樣算。別想著鉆空子。
這樣一來,美國公司幾乎沒有空間可逃。
而且,從實效上看,中方反制已經在發揮作用。
![]()
據業內估算,一艘10萬噸級的美資油輪,如果一年在中國港口停靠5次,費用將高達2000萬元;大型郵輪更慘,一次入港的特別費用可能就吞掉三成利潤。
再看看美森航運、皇家加勒比、甚至那些間接持美資的航運公司,一個個都被壓得喘不過氣。
![]()
結果,美國國內的海運協會開始集體向白宮施壓,要求盡快取消對中國船舶的加征措施。
可問題是,這筆賬該怪誰?是中國要“暴漲費用”嗎?不是,是美國先動了那一手加稅的棋。
如今自食其果,也只能自己咽下去了。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這場海上較量只是更大博弈的新起點。
區別在于,這次中方不再被動,而是既能硬起來,也能有彈性、有底氣地還擊。
當11月中美關稅“休戰期”即將結束時,是否回到談判桌,成了雙方都要面對的艱難選擇。
對中國而言,立場清晰——“打”我們不怕,“談”我們也歡迎。
對于美國而言,如果仍舊固守舊思維、繼續搞單邊主義,那就只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航運成本被拖向更深的泥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