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
某央企地產員工說,今年公司人是沒怎么裁,但活兒翻了倍。
不要以為是公司仁慈了,是他們學會了更狠的招數——不裁你,但讓你自己干不動,自己走。這叫軟性優化,聽著文明,實則更折磨人。
某央企地產某片區公司,合約部原來有12個人,現在剩5個。項目一個沒少,活動照常推,匯報PPT還得天天改。她說最崩潰的是,城市總一邊說“大家辛苦了”,一邊在群里凌晨三點發新需求。沒人提離職,但每天都在崩潰邊緣。這不是裁員,是熬人。熬到你扛不住,主動走人。公司省了賠償金,還落個“沒裁員”的好名聲。
數據統計,2024年百強房企員工總數比2021年少了38%。三年時間,近四成的人沒了。但2025年上半年,公開宣布大規模裁員的房企確實少了。不知道是不是不敢發公告,還是裁得不動了。
反正房地產圈有個現象就是,能走的早走了,留下的都是硬扛的。現在的情況是,人手嚴重不足,但項目還得推進。怎么辦?壓榨現有員工。
更有意思的是,有些公司嘴上說“穩定團隊”,背地里玩陰的。
某些項目公司變相降薪,績效獎金無限期延后,逼人主動離職。還有被曝出用調崗、邊緣化手段讓老員工自行離開。這些事,不會公布,但員工心里門兒清。
更狠的是數字化“替代”。比如“智慧工地”,用AI監控進度,用系統自動生成報告。以前一個項目要配三個工程文員,現在一個頂倆。還有推“無人售樓處”,人臉識別客戶,語音介紹帶看房。
銷售崗直接砍掉三分之一。這不是裁員,是技術性清退。你沒犯錯,只是你的活,機器干得更快更便宜。
還有把非核心崗位全外包。保潔、客服、甚至部分設計崗,都簽第三方合同。工資更低,五險一金按最低繳,隨時能換人。
正式編制越來越少,干活的還是那些人,身份卻變了。公司成本降了,風險轉嫁了,員工安全感沒了。
你以為熬著就有希望?別天真。很多房企的現金流還是緊。
2025年上半年,上市房企平均資產負債率仍高達76.3%。錢不夠,怎么可能不摳成本?只是現在不敢明著裁,怕引發信任危機,怕工地停工,怕業主維權。
所以現在的策略就是,人少就少干點。新項目緩推,舊項目拖著。
活兒少了,但人更少,人均 workload反而更高。這不是健康運轉,是茍延殘喘。
你問我2025年房企是不是很少裁員了?我不知道。但是房企剩下的人都在超負荷運轉。
房企人力也變精了,他們不再一刀切,而是用“低薪+高壓+技術替代+外包”的組合拳,悄無聲息地瘦身。
你得清醒。別再指望公司仁慈。你要想的是,你現在干的活,能不能讓你在下一份工作里值錢?如果你每天只是填表、開會、改PPT,那你遲早被淘汰。因為這些事,AI也能做。
真正的出路,是搶核心業務。去管項目總控,去學成本測算,去接觸客戶決策。哪怕累點,也得讓自己變成那個“動不了”的人。
否則,你不走,公司也會讓你活得像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