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近日發布兩則批復,同意山西五臺農村商業銀行增持渾源縣慧融村鎮銀行股份至74%,同時同意山西堯都農村商業銀行增持大同市平城區京都村鎮銀行股份至94.06%。
![]()
這兩起股權變更,是山西省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改革、防范化解區域金融風險的縮影。2025年以來,山西農商聯合銀行通過投資入股五臺農商行等,直接、間接實現對多家中小銀行的業務指導與風險管控。
01 批復詳情:股權集中化趨勢明顯
根據批復,山西五臺農村商業銀行獲準受讓渾源縣慧融村鎮銀行11戶自然人股東持有的3240萬股股份。受讓后,五臺農商行合計持有慧融村鎮銀行4440萬股股份,持股比例達74%。
與此同時,山西堯都農村商業銀行也獲準受讓大同市平城區京都村鎮銀行43戶自然人股東持有的51.76%股權。受讓后,堯都農商行合計持有京都村鎮銀行94.06%股權,控股權得到進一步加強。
批復文件明確要求,上述相關銀行應加強股權管理,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嚴格控制股東關聯交易,完善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機制,防范和化解風險。
02 山西金融改革:“上參下”模式全面推進
此番兩家農商行增持村鎮銀行,并非孤立事件。自2023年以來,山西省持續推進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其中山西農商聯合銀行采用的“上參下”股權模式尤為引人關注。
山西農商聯合銀行于2023年11月17日正式掛牌開業,是在原山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基礎上組建而成。該行由山西省財政廳、汾酒集團及山西出版傳媒集團合計出資50億設立,作為全省服務覆蓋面最廣、業務規模最大、從業人員最多的金融機構,資產總額超過17000億元。
“上參下”模式是指由新成立的省級農商聯合銀行參股甚至控股轄區內的農商行、農信社。這一模式可使省級農商聯合銀行處于主導地位,有利于統一戰略規劃、提升整體風險管控能力、優化資源配置效率。
2025年以來,山西農商聯合銀行加快整合步伐,投資入股山西靈石農商行、山西五臺農商行、山西榆次農商行等多家機構的請示相繼獲批。值得注意的是,山西農商聯合銀行對五臺農商行的持股比例為1.31%,而五臺農商行又控股渾源慧融村鎮銀行,形成了清晰的股權關系鏈。
03 村鎮銀行改革:減量提質與風險防范并行
不僅是農商行增持村鎮銀行,山西省也在全面推進村鎮銀行的改革重組。2025年6月27日,監管批復同意清徐晉商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解散。隨后,晉商銀行獲準在原址設立支行,承接原村行業務、資產、負債與員工,完成了典型的“村改支”模式轉型。
![]()
這種改革模式與全國監管導向一致。2025年5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山西監管局發文要求“持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化險,穩妥有序推進村鎮銀行減量提質”,凸顯了監管層通過“強主發起行+整合提升治理”的方式,提升農村中小銀行抗風險能力和服務質效的政策思路。
04 渾源互助社事件的警示
在山西金融機構改革穩步推進的同時,大同市渾源縣恒源鑫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爆雷”事件則從反面凸顯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管控的重要性。
2024年3月,恒源鑫農村資金互助社停業整頓,導致3000多儲戶約5.15億元存款無法取出。調查發現,該互助社大部分資金貸給了當地企業,且被其法定代表人王少華的關聯公司占用,大量貸款已逾期。
2025年6月,該互助社獲準退出市場,但儲戶存款問題仍未完全解決。這一事件揭示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在治理結構、內部控制和風險防范方面的薄弱環節,也從側面印證了當前山西推動銀行股權集中化、加強主發起行管理職責的必要性。
05 金融資源優化整合縱深推進
山西銀行機構頻頻動作的背后,是金融資源優化整合的縱深推進。通過強化股權紐帶,山西農商聯合銀行能夠更高效地輸出管理經驗、技術系統與資金資源,幫助基層行社優化信貸結構、壓降不良資產,進而推動農村金融生態持續改善。
曾剛指出,隨著“上參下”模式的深入推進,預計將逐步形成更加清晰的省市縣三級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強化全省農村金融資源的統籌協調能力。
未來,山西可能會繼續穩步推進中小銀行改革化險,優化農村金融資源布局,從而為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對于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而言,加強股權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強化風險防控將是持續發展的關鍵。
本文綜合整理自公開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