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巨匠楊振寧去世了,享年103歲,他一生都在打破世俗桎梏。
![]()
楊振寧35歲獲得諾貝爾獎,82歲娶28歲的翁帆為妻,去世前讓翁帆凍卵再婚,每件事做得都不同凡響。
楊振寧的卓越學術成就是:
1954年,楊振寧與米爾斯提出“楊-米爾斯規范場論”,奠定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
1956年,他與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提出在弱相互作用下宇稱可以不守恒的思想,該觀念被吳健雄等人的實驗證實,二人因此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1967年,楊振寧發現一維量子多體問題的關鍵方程式“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統計物理和低維量子理論研究的新方向。
楊振寧第一次打破世俗桎梏是問鼎諾貝爾獎。
![]()
35歲時,楊振寧與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當時在學術界掀起軒然大波。
因為整個物理界都堅信宇宙具有完美對稱性,所以很多大科學家都認為楊振寧注定要失敗。
然而論文發表了,楊振寧用無可辯駁的論據證明宇宙是不對稱的,這有點反潮流,從論文發表到獲得諾獎僅用一年,創下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最快授獎紀錄。
愛因斯坦是42歲獲得諾貝爾獎,而楊振寧35歲獲諾獎,比愛因斯坦還年輕,楊振寧曾經說:“我們就像指出了皇帝沒穿衣服的孩子。”
這種對權威理論的質疑精神,成為貫穿其一生的思維特質。
楊振寧第二次打破世俗桎梏是勇敢回國。
![]()
楊振寧有著很深的家國情懷。
1971年中美關系解凍,楊振寧回國訪問,成為中美學術交流橋梁的第一人。
之后,他多次回國訪問,向國家提議重視基礎科學研究。
1980年,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設立“對華教育交流委員會”,資助中國學者赴美進修。
1997年,清華大學成立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應邀擔任中心名譽主任,親自募集資金創立基金會。
2015年,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一年他95歲。
2021年,他將自己珍藏的2000余件圖書、文章手稿等捐贈給清華大學。
這些都不是凡人能夠做到的。
楊振寧第三次打破世俗桎梏是82歲娶28歲翁帆。
![]()
楊振寧與翁帆的相識純粹是緣分。
楊振寧的原配妻子是杜致禮,出身很高,和出身書香門第的楊振寧很般配,兩人婚后琴瑟和鳴,生了兩子一女。
兩人1995年去汕頭大學參加物理學大會時,接待他們的工作人員恰好是翁帆。
翁帆給楊振寧夫婦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楊振寧的妻子杜致禮還說翁帆很像自己。
2003年,楊振寧的結發妻去世了。
就在楊振寧黯然神傷的時候,接到了翁帆的一張賀年卡。
![]()
楊振寧喜出望外,之后兩個人就開始頻繁書信往來,楊振寧發現,翁帆是個才女,還對物理有獨到見解。
2024年兩人在中山大學見面,這是他們的第二次見面,相談甚歡,當時楊振寧82歲。
愛情這個東西還真的說不清道不明,同年5月,楊振寧和翁帆就確定了戀愛關系。
2004年12月24日,楊振寧和翁帆領證結婚了。
楊振寧82歲,翁帆28歲,兩個人誰沒有勇氣都不可能走到這一步。
![]()
當時舉世輿論嘩然。
媒體用“祖孫戀”等標簽定義這段關系,某些學界人士匿名批評“有損清華形象”。
這與1957年國際學術界最初對其理論的排斥形成奇妙呼應。
翁帆在《楊振寧傳》中透露,他們的日常是共同修改論文、討論學術問題。楊振寧曾公開回應:“有人說我晚節不保,但我認為勇敢是人類最珍貴的品質。”
在承受非議的背后,是一位學者對自我價值的堅持。
楊振寧第四次打破世俗桎梏是建議翁帆凍卵和再婚。
![]()
婚后兩人關系很好,也經受了種種考驗。
2005年楊振寧曾經生過一場重病,翁帆日夜在身邊照顧,還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哭,擔心楊振寧就這樣拋下她離開。
在翁帆悉心照顧下,楊振寧身體越來越好,連楊振寧的孩子也被翁帆打動,他們把每年的百萬年薪都交給翁帆打理,粗略算下來這筆錢就算領了18年,也有將近2000萬了。
![]()
楊振寧也從來沒有防備過翁帆,多次提出在未來自己離世后,讓翁帆再婚。甚至因為兩人不能生孩子,還建議翁帆去凍個卵子。
在楊振寧心里,翁帆是他的救贖。在翁帆心里,楊振寧不僅是她崇拜尊敬的前輩,也是會幫她做好所有打算的愛人。
楊振寧用103年的人生證明:真正的人生。就是要一次次打破世俗桎梏,真正的偉大,就是從來不怕重新定義。
你對這件事情怎么看呢?請在評論區里留言,謝謝友友的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