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足壇具有影響力的媒體人,董路近年來在青少年足球培養方面持續投入,引發不少關注。近日他在一次采訪中詳細介紹了其“足球小將”項目的進展與未來規劃,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他提出將組建一家職業俱樂部,作為海外回歸球員的“過渡平臺”。若該設想落地,董路在中國青訓領域的角色或將邁向新的臺階。
![]()
董路表示:“我計劃打造一家職業俱樂部,主要接納那些從海外聯賽歸來的年輕球員,讓他們在適應國內外足球環境之間,擁有一個緩沖地帶。”他進一步指出,這樣一支球隊能夠成為“足球小將”回國后的首選落腳點,幫助他們保持競技狀態、展示自身實力,進而爭取進入中超聯賽的機會。他還透露具體策略可能是“借殼入場”,即通過收購低級別聯賽俱樂部實現目標。
這一構想若成現實,將顯著提升董路在青訓體系中的影響力。目前,“足球小將”更多以集訓與比賽為紐帶,參與球員多來自其他俱樂部的青訓體系,與項目本身并無注冊層面的歸屬關系。而一旦擁有職業俱樂部作為平臺,董路便可正式注冊球員、構建梯隊,從而與球員建立更緊密的聯系,推動人才培養的系統化。
![]()
從行業層面看,此類俱樂部有望填補當前中國足球人才流動環節中的空白。不少年輕球員結束留洋后,常因缺乏合適的接納平臺而面臨“回國即失業”的困境,甚至被迫提前結束職業生涯。例如,曾留德的門將劉邵子洋就因夏季轉會窗口未能簽約而一度處于“無球可踢”的狀態。
董路所設想的“中轉站”模式,正希望為這部分球員提供持續參賽的機會,幫助他們獲得國內頂級聯賽俱樂部的關注,從而打通人才上升通道。此外,盡管中超聯賽競爭水平有所波動,但“出口轉內銷”仍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若能成功運作這一模式,不僅有助于人才培養,也可能帶來可觀的經濟回報。
![]()
若能實現自主培養與職業輸出相結合,董路將逐步構建起從青訓到職業的完整鏈路。屆時,“青訓教父”這一稱呼,或許不再僅僅停留在輿論場中的調侃,而更可能成為對他實際貢獻的一種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