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蘭州中川國際機場T3航站樓于2025年3月投運,這座距離蘭州市區70公里的“遠端機場”樞紐效能顯著提升。截至9月20日,半年間旅客吞吐量突破1007萬人次,同比增長5.39%,航線已覆蓋96個城市、176條線路。與之配套啟用的中川機場東站,憑借電梯直通候機大廳的“硬件優勢”實現“零距離換乘”,累計到達旅客達156.69萬人次,日均8562人,航空與鐵路的客流聯動效應初步顯現。
![]()
然而,硬件升級的光環下,接駁服務的“軟件短板”卻愈發凸顯。記者多方調查發現,無論是從機場返程市區,還是從市區前往機場,旅客均面臨“出行梗阻”,讓“千萬客流”背后的便民期待大打折扣。
雙向接駁遇冷:列車班次短缺與巴士服務縮水
10月17日,記者查詢12306鐵路時刻表發現,中川機場東站至蘭州站(蘭州西站)的下行城際列車僅9對,其中15:00至19:00航班密集時段,僅兩趟列車可選。這種供需錯配讓城際列車這一“性價比之選”淪為“賭時間”的冒險——商務旅客李先生上月就因航班延誤錯過21:09的末班列車,最終花費200元打車返回市區;更有旅客因長時間候車,直接耽誤了后續行程。
![]()
而從市區前往機場的“去程”體驗同樣糟糕。多位市民反映,下午時段前往中川機場的城際列車班次極少,根本無法滿足出行需求。國慶期間,12306平臺上前往中川機場的城際列車票更是頻繁顯示“售罄”,不少旅客被迫選擇其他交通方式。
作為接駁補充的機場巴士,服務質量也出現明顯下滑。今年8月優化調整前,機場巴士1號線高峰時段20分鐘一班,而國慶前后起,發車間隔延長至30分鐘,運力進一步收縮。更讓旅客不滿的是,當前機場巴士的行李箱存放區域“又臟又亂”,多位乘客表示自己的新行李箱被弄臟;同時,巴士工作人員服務態度欠佳,導致選擇巴士出行的旅客越來越少。
![]()
資源浪費與樞紐痛點:70公里連接線的便民期待落空
值得關注的是,在旅客“一票難求”的同時,城際鐵路資源卻存在浪費。業內人士指出,中川機場東站日均發送旅客8562人的數據,已證明航空與鐵路的客流聯動潛力,但當前列車調度未能匹配這一需求,導致“有需求卻無供給”的矛盾。
作為全國市區與機場距離最遠的城市之一,蘭州曾寄望通過“零距離換乘”解決70公里的接駁難題。如今T3航站樓已成為甘肅民航的新名片,但其配套的接駁服務卻未能跟上千萬客流的步伐——列車班次“梗阻”、巴士服務“縮水”,不僅讓旅客出行體驗打折,更制約了機場樞紐功能的進一步釋放。
![]()
破局關鍵:建立“航班-列車”聯動機制
“硬件已具備樞紐能級,軟件銜接必須跟上。”業內專家明確指出,破解中川機場接駁困局的核心,在于建立“航班-列車”動態聯動機制。目前T3投運后積累的客流數據,已為精準調度提供了基礎,具體可從三方面發力:
![]()
首先,鐵路與機場應建立每日信息共享機制,提前交換次日航班計劃,針對15:00至19:00等高峰時段實施動態時刻表,將城際列車間隔壓縮至30分鐘以內;
其次,根據航班延誤情況靈活延后末班列車發車時間,或在客流高峰時段加開臨時列車,避免旅客“趕不上車”;
最后,在航站樓和車站增設“空鐵聯運”信息屏,同步聯動夜間大巴專線,構建多層次接駁網絡,填補運力缺口。
![]()
從中川機場東站持續增長的客流中,不難看出旅客對便捷接駁的迫切期待。如今,唯有讓城際列車真正跟上航班節奏,讓巴士服務重回優質標準,才能讓“零距離換乘”從硬件概念轉化為旅客可感知的出行幸福感,讓這條70公里的連接線,真正成為蘭州航空樞紐與市區間的“便民紐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