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幾條留言,這些留言批評我“不懂又不愿意學”,且辱罵了另外五位讀者。
事情從何說起呢?一個多月前,我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中美防長通話,為何雙方稱呼不一樣?》。在那篇文章的諸多內容中,我隨口提及了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的正式名稱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有讀者提出了反對意見,如下:
![]()
該讀者認為,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是“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 to 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并讓我翻譯這個詞組。
當然,如果把該讀者給出的這個詞組翻譯成英文的話,那么翻譯過來當然會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
但問題是,讀者給出的這個詞組,并非是國家安全顧問的正式名稱。
國家安全顧問在英文中的正式名稱,正如我在回復中所說的那樣,是“the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翻譯過來就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該讀者并不認同我的說法,讓我去問問AI,由于我對我的說法相當有信心,所以回了個“用不著”。
一個月過去后,今天早上,讀者回復說:“不懂又不愿意學,其他地方也能找得到”。且使用了不禮貌的語言,回復了另外一位對AI準確性提出質疑的讀者。
![]()
我繼續往下翻,發現該讀者還有五條回復,因為他在那些回復中對另外幾位讀者使用了臟話,所以都被系統自動屏蔽了。雖然被屏蔽了,但是我能看到,只是無法精選而已,另外幾位被罵的讀者,應該也是看不到那些回復的。
既然該讀者這么說我,且要如此針對另外五位贊同我說法的讀者,那我干脆寫篇文章,好好講講這件事。
該讀者提到了AI,那我就先查查AI吧,我手機上有一個DeepSeek,它的回答如下:
![]()
AI的回答是:國家安全顧問的正式官方頭銜為“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不過,AI在將其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漏掉了原文中的“總統(president)”兩個字。所以你看,AI有時候也是不嚴謹的。
當然,我不知道那位讀者查詢的是哪個AI,可能他用的那一款AI,給出了不一樣的說法。
那位讀者說別的地方也有,那我也從別的地方查一查吧,比如維基百科英文版,如下:
![]()
在關于“國家安全顧問(美國)”的詞條中,維基百科開篇第一句話就寫道:“國家安全顧問,正式名稱(officially known)為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
最后,既然該讀者說我不懂,恰好川普在中文網絡里有個外號叫“懂王”,那就看看川普在白宮的正式文件。
在今年1月20日,也就是川普上任的當天,他發布了一份總統備忘錄。
備忘錄的名稱如下圖所示,這是一份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及其下屬委員會組織架構相關的備忘錄。
![]()
在這份備忘錄的A部分第一節的(a)款中,寫道:
![]()
我將其中的重點內容用紅框標注了出來。
這段話的前后文,翻譯如下:
“國家安全委員會應在涉及國土安全的相關議題上,經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家安全顧問)與總統國土安全事務助理(國土安全顧問)事先商定后,以國土安全委員會的形式召開會議。”
在原文中,使用的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且在這個詞組的后面,以括號的形式,寫上了“國家安全顧問”。
我想,這已經足以證明我的說法了。
事實上,不僅美國官方,而且美國媒體,也常常使用“國家安全顧問”這個詞組,而鮮少使用其正式名稱,因為正式名稱在英文中由八個詞組成,而簡稱則只由三個詞組成,無論是書寫,還是口頭,都是簡稱來得便捷一些。
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肯定愿意去學。我自己查資料時,很少使用AI,因為在有關政治與制度的方面,AI的幻覺太多了。我前幾天用日本眾議院議事規則去測試了一款AI,測試了幾次,AI的回答,全都是錯的。
有幾位讀者對AI的準確性提出質疑,這種質疑當然有其合理的地方。AI確實是非常高效的工具,但也可以質疑AI,這并不沖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