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總覺得自己氣色差,臉發黃、沒光澤,用再多的護膚品也修復不了倦態。其實氣色的好與不好,不僅僅皮膚表面的問題,還是身體內部臟腑功能的外在表現。想要擁有自然透亮的好氣色,關鍵在于調理好臟腑、補足氣血。
黃帝內經指出:“有諸形于內,必形于外”,意思是身體內部問題,會表現在外在形體上。面部的氣色萎黃、黯淡,也與臟腑功能失調息息相關。
脾胃虛弱:脾是生成氣血的“源頭”,氣血不夠,則氣色難好。如果長期飲食不規律、愛吃生冷油膩食物,或者經常過度勞累,都會讓脾胃功能變弱。脾胃虛弱,生成的氣血不足,面部得不到足夠滋養,就會出現臉色萎黃、嘴唇蒼白的情況,還會伴隨容易疲勞、腹脹、大便稀溏等癥狀。
![]()
肝郁氣滯:肝的主要作用是調暢全身氣機,氣血不通,則氣色暗沉。如果工作壓力大、情緒容易焦慮或壓抑,就很容易導致肝氣不舒、氣機郁結,氣色就會暗沉發黃,容易出現黃褐斑、黑眼圈,看起來顯老。平時可能還會感覺胸悶、總忍不住嘆氣,情緒就容易暴躁,干什么都提不起勁,女性可能還會有月經推遲、乳房脹痛等問題。
![]()
腎精虧虛: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氣血源頭不足,則氣色難養。如果長期熬夜、過度透支身體,隨著年齡增長,腎精就會逐漸虧虛,就會出現臉色蒼黃、沒有光澤的情況,還會伴隨頭發干枯、手腳冰涼、睡眠質量差等問題。
![]()
養氣色其實不用過度依賴昂貴的護膚品,從日常的習慣入手,通過簡單調理,讓氣血慢慢充盈,氣色自然變好。
吃對食物,給身體補氣血
脾胃虛弱:多吃健脾益氣的食物,比如山藥、小米、蓮子、茯苓、紅棗。可以用山藥、茯苓、蓮子、芡實煮“四神湯”,加少量瘦肉,健脾又祛濕,氣色也會逐漸好轉。
肝郁氣滯:多吃疏肝理氣的食材,比如玫瑰花、陳皮、山楂。每天用3-5朵玫瑰花泡水,加一片陳皮,能舒緩情緒、活血,緩解脹氣。
腎精虧虛:適量吃補腎益精的食物,比如黑芝麻、核桃、桑葚。可以把黑芝麻、核桃磨成粉,早上沖飲,方便又滋養;桑葚成熟時,每天吃一小把,也能幫助補充腎精。
每天按穴5分鐘,疏通氣血
足三里:健脾的重要穴位,在膝蓋外側凹陷處往下四指寬的位置。每天用拇指按揉1-2分鐘,有酸脹感即可,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成。
血海穴:補血活血的關鍵穴,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手掌蓋住膝蓋,拇指指尖對準的位置就是。每天按揉1分鐘,力度稍大,能改善氣血瘀堵,淡化暗沉。
太沖穴:疏肝理氣的核心穴,在足背第一、二個腳趾之間的凹陷處。情緒不好或壓力大時按揉,能緩解煩躁,讓氣機順暢,幫助氣血運行。
![]()
睡好“養氣血覺”
熬夜是損傷氣血的“頭號殺手”。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肝經運行的時間,此時身體需要深度睡眠來修復臟腑、滋養肝膽。想要養氣色,一定要保證晚上11點前入睡,即使做不到,也別超過12點。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10分鐘,或者聽點舒緩的音樂,幫助放松入睡。
適度運動:讓氣血動起來
運動能促進氣血循環,讓氣血更好地輸送到全身,尤其是面部。不需要高強度運動,每天快走30分鐘、做一套瑜伽,或者打打太極拳,都能幫助升發陽氣、疏通經絡,堅持一段時間,會明顯感覺面色更紅潤、有光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