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的兒子數學第一次月考考了61分,全家竟然為此歡呼雀躍,還特意下了館子慶祝。
真的是大跌眼鏡。
![]()
視頻里,妻子帶著孩子推門進來,手里舉著一張試卷,語氣里滿是興奮的喊道:“梁醫生,你家祖墳冒青煙了,恁兒考了 61 分!”
![]()
走在最前面的兒子攥著書包帶,臉上帶著靦腆的開心,見爸爸看過來,還悄悄挺直了后背,身后的大女兒和剛上一年級的小兒子也跟著起哄:“哥哥及格啦!哥哥及格啦!
![]()
爸爸立馬起身,快步走過去接過試卷。他反復看了兩遍,忍不住笑出聲,伸手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行啊小子!第一次月考就及格了,趕緊給你爺爺奶奶打電話,今晚下館子慶祝去!”
![]()
他拿著試卷的手還在微微晃動,兒子靠在他身邊偷偷對著鏡頭比 “耶”,兩個弟妹圍著茶幾跑圈,整個客廳都被細碎的笑聲填滿。
本以為是一場低分慶祝的鬧劇,是一場嘩眾取寵的擺拍,但評論區的留言,還是戳中了千萬家庭對于教育的反思。
網友說,為什么老師對孩子的要求那么高,是因為見過最優秀的孩子,醫生對孩子就比較佛系,是因為見過最后悔的家長。
![]()
也讓我們看出職業不同,教育觀的大差地別。
醫生看到的是病床前的真實代價,讓他們清醒地知道,分數再高,抵不過孩子不想活下去的念頭,排名再靠前,換不回健康的心理狀態。
而老師的參考物完全不一樣,日常接觸成績頂尖的學生,不自覺地就會拿最優標準來要求自家的孩子,但也有的老師見過分數高,但生活亂成麻的學生,不選擇雞娃的老師。
所以職業的差距,并不能代表什么,現在的大多數家長還是很清醒的認識到,孩子首先是一個健康的人,其次才是一個學習的學生。
![]()
像評論區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故事,比如一個孩子數學考了九分,被調侃,運氣不錯,蒙對了9分。
平時考倒數第一,終于有一天考了倒數第二,全家也下館子慶祝了一下。
這些家長看似擺爛,其實是接納了孩子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孩子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孩子,健康長大就可以。
![]()
但也有很多家長是陷在這種焦慮和愧疚中的,有些家長可能對孩子沒有考到自己滿意的分數動手的。也有被孩子的成績氣到胸疼的,他們把分數當成了自己育兒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卻不知,孩子沒要求我們做一百分的父母,我們為什么一定要孩子做一百分的孩子呢?
![]()
像一個網友分享說,親戚家兩口子都是老師,逼得孩子輟學了,但現在孩子自己開了木材廠,日子過得也挺不錯的。所以說,教育不是復制優秀模版,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軌道,有的孩子適合讀書,有的孩子適合動手,強扭方向,反而影響親子關系,事情也并沒有照自己的意愿去發生任何改變。
61分,慶祝的是孩子的進步,是孩子為之做出的努力,就像他們家的其他孩子,女兒喜歡畫畫就報畫室,二兒子口才好就當 “專屬觀眾”,小兒子愛搭積木就陪他探索。
看見孩子,尊重他們的差異性,保護他們的熱情,比分數重要多了,孩子也能健康快樂的長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