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手機一打開,通勤路況就用人工智能查了,中午午餐菜譜,也讓它幫忙琢磨了,晚上工作筆記,還靠它整理妥當,生活里躲不住的小幫手,好像就是這類智能工具了。可屏幕里它給出的答案,我盯著時突然愣了一下,這類工具的創造者,明明是我們,能決定它學什么、做什么,那反過來想,我們又是誰造就的呢。
這個問題沒那么好答,它不只是問技術,還繞到了我們怎么來、為什么存在的根本上。想把它捋明白,不如先跟著時間走,看看人工智能是怎么從想法,被我們一步步變成能做事的工具的。1950年,那個著名的測試,是艾倫·圖靈提出來的,機器能不能像人一樣思考這個問題,第一次被認真拋出,智能領域的第一顆種子,也算就此埋下,到了1956年的達特茅斯會議,聚在一起的科學家們,正式給這個領域定了名字,人工智能,從這時候起,它不再是模糊的猜想,成了能落地研究的方向,1966年,第一個聊天機器人ELIZA誕生了,雖然它只會跟著你的話套話,比如你說我難過,它就問你為什么難過,但那時候大家都覺得新鮮,原來機器真的能聊上幾句,1997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被IBM的深藍贏了,那天不少人感慨,機器在計算和策略上,居然能超過最頂尖的人類,2016年,李世石被AlphaGo打敗,更是打破了圍棋太復雜,人工智能學不會的說法,再到這幾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和ChatGPT這樣的大模型冒了出來,能寫文、能畫圖、能對話,普通人的生活里,才算真正走進了這類技術。
![]()
人工智能的成長史看完了,再回頭想我們自己的來處,人類,是誰造就的?不同的人,給出的答案其實差得很遠。
科學界里,進化論是大家更認可的說法。意思是說,我們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花了數十億年慢慢變來的。水里最簡單的單細胞生命開始,四肢慢慢長出、陸地逐步踏上,之后大腦一點點進化出來、思考能力也漸漸學會,整個過程中,沒有具體的造就者進行設計,起作用的,是自然本身的規律,適應環境的留下,不適應的被淘汰,最后才有了現在的人類。
而在很多文化和宗教里,答案又不一樣。小時候聽老人講女媧造人,說她用泥土捏出一個個小人,吹口氣就有了生命,還有很多人相信,人類是由神或者超自然的力量孕育的,就像基督教里說的上帝造人一樣。這些說法里,人類的出現帶著一種神圣的設計感,背后有一個明確的造就者。
![]()
哲學家們則想得比這還深一些。比如斯賓諾莎,他覺得宇宙本身就有一種看不見的自然法則,或者說一個大實體,不管是星星、樹木,還是我們人類,都是這個實體必然會產生的東西,不是誰特意造出來的。那會不會整個宇宙就是一個超大的計算系統,我們活著的世界,甚至我們自己,都是更高級的智慧在模擬的?當然,這還只是猜想,沒有辦法證實,但我們可以自己給我們另一個看自己的角度。
其實這兩個問題的關鍵不是找唯一答案,而是要看清,我們打造人工智能的過程,和誰造就我們的根源,根本不是一回事,核心差異,就在動機、意識和過程之間。
人工智能的打造,我們從來帶著清晰的目的,想讓計算速度更快,所以有了深藍,為了叫重復工作被解決,能整理數據的工具孕育而生,讓自身能力得到拓展,制造了能生成內容的大模型。每一步都是帶著需求去推進,是有意識的工程,可人類的起源呢?從進化論的角度看,那不過是自然中的隨機與篩選,沒有任何目的,不是為了產生人類,才開啟了進化,在宗教的語境里,那便是神圣的意志,不像我們打造智能工具這樣,為了某個具體的用處。
![]()
在意識與設計方面,不管多厲害的智能系統,本質上都是人類智慧和意識的結晶。代碼由程序員編寫、數據由他們投喂,功能由設計師確定、邏輯由他們調試,它的每一個能力,都是人類設計好的,自身沒有任何意識,可人類不一樣,若順著進化論的思路,我們的意識,是在數十億年演化中慢慢孕育出來的,不是誰提前設計好的,要是從宗教視角出發,那是造就者賦予的神圣屬性,和智能系統這種被設計的工具,完全不同。
在過程與時間之中,人工智能的發展,快得看得見,不管是圖靈測試還是到現在的生成式技術,也就七十多年,每一個關鍵節點都能查到,是線性的、可追溯的,可人類的起源,慢到超出想象,數十億年,是我們現在壽命的幾萬倍,就算想追溯,也只能靠化石、靠基因去推測,要是從宗教里的說法,人類的起源甚至超越時間,和智能技術幾十年的發展過程,根本沒法比。
這些區別了解透了,其實能給我們不少啟發,不只是關于人工智能,更是關于我們自己。
![]()
比如我們好像陷入了一個有趣的認知循環里,智能系統,是我們用自己的智慧打造的,怎么學習、怎么思考,也是我們教給它的,反過來,這類工具,又會被我們用來研究自己,比如用人腦的工作方式,去通過神經網絡模擬,想搞明白一件事我們到底怎么記住、一個想法我們究竟怎么產生。工具由我們創造,又靠工具反過來認識自己,這本身就很有意思。
現在大家都會聊智能系統的倫理問題,比如虛假信息不能讓它生成,人不能被它傷害,因為這類工具的造物主是我們,要對它的行為負責。這層關系想通了,再回頭看我們自己的起源,不管你相信是自然演化,還是有更高的力量,都會多一份敬畏,如果是自然用數十億年滋養了我們,那這個讓我們生存的環境,就該好好愛護,若相信有更高的力量,那這份存在的機會,就更該守住底線不辜負。
人工智能折射的問題,逼著我們去想,到底什么才是人類獨有的東西?文章它能寫,但你收到朋友禮物時的開心,它寫不出來,數學題它能算對所有,但你和家人吵架后又和好的感動,它算不出來,好看的畫它能生成,但你小時候記憶里的那條小巷,它畫不出來。這些意識、情感、回憶,還有我們心里的道德感、創造力,才是把我們和智能工具區分開的關鍵。人工智能的極限在被探索,其實我們自己存在的意義,也在被同步探索。
![]()
到最后,不用糾結有沒有唯一答案。人工智能的打造,是實打實的事,靠人類的智慧、積累的技術,還有一個個具體的需求,我們一步步把它做了出來,而我們是誰造就的,現在最主流的科學答案是自然演化,哲學和宗教則給了我們更多思考的角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真正有意義的,是在想這些問題的過程里,我們慢慢懂了,我們的作品,是智能系統,而我們自己,是自然的饋贈,或是某種更宏大力量的安排。不管來處是哪,自己都該好好認識、生活都該好好過,既對自己創造的智能工具負責,也對孕育我們的世界、對自己的存在負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