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在線學習”
獲取更多資訊!
浙江開放大學義烏學院以創新驅動服務升級,讓教育始終與社會需求同頻共振。一個個“爆款”項目的推出,打造了義烏市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引擎。
文/《在線學習》主筆 劉增輝
每天清晨,義烏國際商貿城的外語晨練基地總會響起朗朗的晨讀聲。近百名商戶手持阿拉伯語口語練習卡,跟隨外語老師,認真學習貿易領域常用的阿拉伯語。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外語晨讀傳統已經堅持了19年。
這是浙江開放大學義烏學院推進全民終身學習的舉措之一。“我們每年都推出幾個‘爆款’項目”,在與本刊對話中,浙江開放大學義烏學院院長賈劍峰的話令人印象深刻。面對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刻變革,面對洶涌而至的數字化浪潮,義烏學院以開放教育一個個“爆款”項目沉著應對,而“爆款”策略的本質是以創新驅動服務升級,讓教育始終與社會需求同頻共振,進而形成了“學歷繼續教育筑基、社區教育惠民、老年教育提質”三維辦學格局,打造了義烏市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引擎,在服務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彰顯了開放教育的獨特價值。
![]()
2025年4月,浙江開放大學義烏學院青藍夜校無人機駕駛員培訓
三個精準對接構建特色辦學模式
作為扎根全球小商品之都的開放大學,學校始終將“政行企校”協同育人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通過三個精準對接構建起服務地方發展的特色辦學模式。
精準對接產業需求,打造“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教什么”的敏捷辦學機制。學校突破傳統高校的辦學慣性,建立“企業點單—政府搭臺—學校定制”的快速響應機制。比如,針對義烏市場7萬外貿商戶的需求,持續19年開展“商貿英語晨讀”項目,累計培訓50萬人次,學習內容直接嵌入詢價議價、質檢報關等真實貿易場景。今年更聯合Chinagoods平臺推出AI貿易應用培訓,幫助商戶掌握智能客服、跨境翻譯等數字工具,單期培訓就帶動300多家商戶實現數字化轉型。這種“上午市場發現問題,下午課程就進商圈”的響應速度,正是開放大學區別于普通高校的獨特優勢。
精準對接企業痛點,構建“送教入企”的終身學習服務體系。學院組建14支企業服務小分隊,每年深入各鎮街開展問需求、問痛點、問建議的“三問調研”。當學校得知易開蓋集團急需機械類高技能人才時,立即定制開設“機械設計制造”本科專業,把課堂搬到車間,實行“白天上班、晚上上學”的彈性學制。與芒銳機械共建實踐基地時,學校創新“崗位學分互認”制度,將員工技改成果折算為課程學分。目前校企聯合培養的學員中,已有13人晉升技術主管,真正實現了畢業即成才,成才即可用。
精準對接政府戰略,當好社會治理的“人才孵化器”。學校主動將社區教育嵌入政府民生工程,如會同市婦聯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206名持證學員已成為社區調解、家校共育的中堅力量。在共同富裕政策指引下,新農人電商培訓項目帶動32個鄉村實現農產品直播帶貨。這些實踐讓學校更深刻地認識到,開放大學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圍著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轉,跟著市場主體需求走,貼著市民終身學習需要辦。只有這樣,開放教育之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三大板塊實現破壁融通
浙江開放大學義烏學院通過管理創新提升辦學效率。以前學歷繼續教育、社區教育和老年教育三大板塊相對獨立、各自為戰。為優化資源配置,學校打破崗位設置壁壘,實施教師跨板塊兼任機制,讓學歷繼續教育班主任同時兼任社區、老年教育班主任。這種靈活的用人方式讓班主任在開展老年學員課程時,同步宣傳學院的學歷提升項目,促使學歷繼續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各年齡階段的學員均有學歷提升的熱情,甚至一定比例的中老年人也積極參與學歷提升。據統計,現有學歷繼續教育在校生中,60后學員占6%,70后學員達20%。
多項創新舉措帶來了學校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學歷繼續教育方面,2022年招生381人;2023年突破千人大關,達到1049人;2024年招生1223人。在2024年,學校首次推出了“單考單招”項目,為產業工人、退役軍人等群體開辟學歷提升新路徑,招生人數達131人。
社區教育方面,義烏在金華市率先完成所有鎮街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四獨立”建設,實現了社區教育網絡的全覆蓋。學校指導的各鎮街社區學院,目前有7所獲評浙江省現代化社區學校,創建率位居金華市首位。此外,學校結合地方特色開發課程體系,創新打造青藍夜校、家庭教育指導點、雙證制學歷提升等特色項目,形成佛堂軍鼓、廿三里婺劇、城西絲路晨讀等一鎮一品教育品牌矩陣,使社區教育躍上新臺階。
老年教育是學校服務終身學習的亮點。學校構建了“1+14+X”三級老年教育網絡,形成15分鐘學習圈,每年提供1.5萬余個學位,注冊學員數達34608人,開設太極、八段錦、旗袍、戲曲、民樂、合唱、圍棋、智能手機應用等41門課程。各鎮街結合地域特色培育精品課程,如佛堂鎮的“旗袍秀”獲全國中老年藝術大賽金獎,江濱社區的婺劇教學點被評為浙江省最美銀耀志愿服務團隊。學校通過送教下鄉活動,將中醫養生、掐絲琺瑯、茶藝等課程送到基層,年均開展活動100余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學院還面向老年人開展了DeepSeek培訓。義烏老齡化進程較快,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約19.9萬人,占全市戶籍總人口的21.7%,而且高齡化特征明顯。隨著AI應用的普及,義烏老年人對AI等前沿技術表現出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學校積極響應老年人學習需求,自編《DeepSeek老年人實用操作指南》,并開展針對性培訓。經過學習,老年人可將DeepSeek運用于日常生活。
書寫學習型城市建設新范式
非學歷教育是當前開放教育的熱點。它促使學校從傳統的學歷補償教育向服務全民終身學習轉變,是開放大學綜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對學校來說,培訓創新更多地體現在直接服務義烏國際貿易改革中。
全球貿易格局的變化及新質生產力的興起,使義烏在全球貿易競爭中面臨嚴峻挑戰,對新趨勢、新技術的認知與掌握,成為大量市場從業人員的迫切需求。2019年,“義烏市場貿易人才終身賦能工程”開始實施。這是由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浙江開放大學義烏學院業務指導的公益培訓項目,目標是提升市場貿易主體的國際貿易接軌能力、金融風險防范能力、新業態新模式匹配能力、源頭商品議價能力。
學校創新實施了分層分類培訓策略。針對不同層級的市場從業人員,設計了專項提升課程群,涵蓋跨境電商、短視頻直播、AI應用等新興領域,以滿足多元化學習需求。通過“理論+實踐”“案例+研討”的多元化教學模式,系統傳授貿易理論知識、運營技巧和營銷策略,同時借助實地考察、模擬交易等實踐活動,增強了學員對實際業務場景的感知與應對能力。這種精準對接需求的培訓方式,有效提升了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數字技術在培訓中大顯身手。學校利用“小商說數貿”微信平臺、抖音等平臺,實時更新培訓動態、發布教學短視頻,為學員提供便捷的學習渠道和豐富的學習資源。數字化賦能促進了知識的共享和交流,營造了一個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的學習社區。
培訓質量需要實踐的檢驗。學校鼓勵從業人員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經營中,通過商戶間的交流合作,實現經驗共享和資源互補。學院還積極與行業協會、商會等組織建立合作關系,邀請行業領軍人物開展專題培訓,拓寬市場從業人員的行業視野。
通過系統培訓和實踐鍛煉,從業人員掌握了更多的市場分析和營銷策略知識,拓展了新的貿易渠道,提高了經營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2024 年,義烏小商品市場貿易交易額高達2798.03 億元,日均外商客流量超 3900 人次,均創下歷史新高。
更重要的是,學校已逐步探索出了“公益+市場”的運營模式,既保障普惠性教育供給,又通過特色培訓增強自我造血能力,為非學歷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多年的實踐,使學校對非學歷教育的作用有著深刻的理解:對城市發展而言,可以實現經濟賦能、治理賦能、文化賦能。對學校而言,可倒逼教學與服務能力提升,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水平;可增強社會影響力與品牌價值,為學校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和社會資源;可推動辦學定位轉型升級,使學校真正成為區域終身教育的重要載體。
“在義烏這座充滿活力的商貿城市,我們正在書寫非學歷教育服務學習型城市建設的新范式。”賈劍峰說,學校將持續深化非學歷教育內涵建設,推動教育服務與城市發展需求更加緊密對接,讓終身學習真正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個人成長的強勁動力,為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貢獻開大力量。
來源丨《在線學習》雜志 2025年9月刊(總第118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