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現在正處在一個關鍵的時刻,上周一位剛拿諾貝爾獎的法國經濟學家阿吉翁在電視上說,歐洲現在的做法再繼續下去,遲早會在高科技領域被甩開,他建議歐洲得好好看看中國和美國是怎么做的,不然真的跟不上了。
![]()
我平時看新聞總覺得歐洲這幾年不太對勁,俄烏戰爭打了三年多,歐洲的工廠沒零件,發電廠沒天然氣,這還只是開始,阿吉翁說問題在歐洲政府太保守,錢都鎖在保險箱里不敢拿出來用,美國在搞芯片研發,中國在建超級工廠,歐洲還在討論環保法案,結果搞技術的人全跑去硅谷和深圳了。
其實歐洲以前也不是這樣,二戰剛結束那會兒,經濟跟美國差不了多少,法國和德國的企業照樣有勁兒,可現在越拉越遠,原因就是各國總在互相扯皮,歐盟的政策又軟,像家長看著孩子寫作業卻從不看分數,阿吉翁說歐洲連最基礎的武器都得靠別人,打仗時飛機零件缺顆螺絲釘,生產線就得停。
![]()
更讓人擔心的是,歐洲的年輕人好像也不著急,我有個朋友在柏林工作,他說年輕人寧愿送外賣也不去工廠,政府發補貼也沒人愿意學技術,諾貝爾獎得主說的話或許太尖銳,但數據不會騙人,過去十年歐洲的高科技企業數量在全球占比從百分之二十五跌到百分之十二,這背后是無數工廠關門,工人失業。
![]()
歐洲領導人現在忙著給烏克蘭送武器,可自家軍工廠連子彈都趕不上生產,阿吉翁說這不光是錢的事,美國國防部一年花在研發上的錢,比整個歐盟多出三倍,中國那邊更厲害,深圳一個城市的新專利,頂得上五個德國,歐洲人總說要保持平衡,結果平衡下來,啥也沒動。
說實話聽完這些,我真有點替歐洲捏把汗,他們是不是太長時間盯著過去的風光,反倒忘了怎么使勁兒干,諾貝爾獎得主那番話像潑了盆涼水,可改變還來得及嗎,中國和美國都在拼命往前沖,歐洲的路就剩一條,要么下狠心改,要么眼睜睜看著世界的中心徹底離開這片地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