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一到,菜市場的羊肉攤就支棱起來了。
可不少人往案板前一站就犯怵:前腿后腿、脊排里脊看得人眼花繚亂,剛問兩句 “哪塊肉嫩”,老板三言兩語就給繞暈了。
其實我常去的那家老楊肉鋪老板早說過,真正懂行的人就盯著四個部位買,連秤都不用細看,
這幾塊全是羊身上的 “活肉”,滋味和口感從來不會差。
![]()
頭一個得說羊上腦,聽著像羊腦附近的肉,實則是脖頸后方、脊骨兩側的一小塊精華。
這地方的肉最妙在脂肪和瘦肉交織得恰到好處,紅的肉、白的油形成細密的大理石紋路,
跟豬肉里的梅花肉是一個路數。
挑的時候得認準兩點:
一是色澤要鮮亮,不能發暗發灰;
二是用手指按一下,得能立馬回彈,要是按出個坑不恢復,那就是不新鮮了。
我上周剛用它涮火鍋,在銅鍋里滾三秒就撈,
入口先是油花的潤,接著是瘦肉的鮮,蘸點韭菜花芝麻醬,連舌頭都要鮮掉。
![]()
比羊上腦更金貴的是羊里脊,這部位藏在脊柱內側,一頭羊頂多也就一斤左右的量。
老楊說這肉是 “羊身上的嫩豆腐”,確實沒說錯,
它幾乎沒有筋膜,一刀切下去能看見細膩的肌理,連一點肥膘都找不到。
挑選時要注意看紋路,得是順絲的長條狀,要是發現肉里有細筋,那準是被摻了別的部位。
我通常會讓老板片成薄片,用料酒和少許淀粉抓勻,
大火爆炒十幾秒就出鍋,口感嫩滑得能在嘴里打滑,比牛肉里脊還多了層羊特有的香氣。
![]()
羊肋排算是羊肉里的 “顏值擔當”,
肋條間的肉肥瘦相間,紅白斑駁得像塊織錦。
不過內行人買肋排有講究,得挑肋骨間距均勻的,這樣的羊生長周期足,肉質更緊實。
肥膘的厚度也得留意,最好不超過一指寬,太厚會膩,太薄又容易烤干。
我家周末常做烤肋排,把肉用鹽、孜然和少許蜂蜜腌上兩小時,
進烤箱烤到表皮微焦,出爐時油星子滋滋作響,咬下去先是脆殼崩開,
著嫩肉混著湯汁在嘴里化開,連骨頭縫都要嗦干凈才過癮。
![]()
最后是羊腿肉,別看都是腿,前腿和后腿的吃法差著十萬八千里。
前腿因為活動量大,筋膜和脂肪稍多,燉湯最是合適,
焯水后扔進砂鍋,加兩片姜和幾顆紅棗,慢燉兩小時,湯頭會浮著一層金燦燦的油花,
肉酥得一抿就爛。后腿肉更緊實,瘦肉居多,適合燒烤或紅燒。
挑羊腿肉得看紋理,新鮮的肉紋路清晰,用手摸上去帶著彈性,要是發黏或有異味,
再好的價錢也不能要。
中秋節用后腿肉做了醬羊腿,燉到筋都化在肉里,涼了切片當涼菜,越嚼越香。
其實光認部位還不夠,老楊教過我幾招通用秘訣。
新鮮羊肉顏色是鮮紅或粉紅,要是發暗發黑,那指定不新鮮;
聞著得是淡淡的羊膻味,沒有雜味;用手摸一下,表面微干不黏手,按壓后能快速恢復。
要是碰到老板說 “這是‘上腦’”,你不妨追問一句 “是頸后肋前那塊吧?”,
保準他不敢隨便糊弄, 內行人的氣場得拿捏住。
![]()
秋冬吃羊肉本就是件愜意事,要是因為挑錯部位壞了胃口,實在不值當。
記住這四個部位:
羊上腦涮烤兩相宜,羊里脊快炒最鮮嫩,羊肋排烤燉皆美味,羊腿肉分前后來吃。
下次再去買羊肉,照著我說的報出部位,保管肉販對你另眼相看,再也不敢拿次貨蒙你。
畢竟吃羊肉這事兒,講究的就是花對錢、吃對肉,你說是不是這個理?
轉載自《簡食記》,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