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消息:根據全球知名航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Clarksons)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全球造船業新簽訂單123艘,共計350萬CGT(修正總噸),與去年同期的629萬CGT下跌了44%。
受全球經濟復蘇乏力抑制航運需求預期,疊加全球貿易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加影響,今年船舶市場新船訂單量下降的趨勢仍在延續。但需要補充的是,降幅明顯也因為去年基數較高(2024年新船訂單量創下自2008年以來的最高點)。
![]()
1-9月全球累計新船訂單量為1185艘,同比減少1375艘;總計3264萬CGT,同比下跌47%;8172萬DWT(載重噸),同比下降48.2%。截至9月底,全球手持訂單量1.6599億CGT,3.97億DWT(同比增長5.9%)。
簡單解釋一下,CGT(Compensated Gross Tonnage,修正總噸)作為衡量船舶建造工作量的指標,是在總噸(GT)的基礎上,根據船舶類型、復雜度進行修正后得出的噸位。而DWT(Deadweight tonnage,載重噸)則是衡量船舶載貨能力的指標,指的是船舶在滿載狀態下所能承載的貨物、燃料、淡水、供應品等的總重量。
從具體船型來看,集裝箱船成為唯一保持增長的船型。前三季度成交新船435艘、352萬TEU(標準箱),同比上漲10.3%。油船158艘、1771萬DWT,同比下降61.5%;散貨船171艘、1609萬DWT,同比下降67.6%;液化氣船85艘、537萬立方米,同比下滑77.4%。
![]()
今年以來,繼2月、4月、5月、6月、7月、8月之后,中國第7次奪得新船訂單量月度冠軍,新簽訂單69艘142萬CGT,以修正總噸計,占全球新船市場訂單量的份額為40%。
中國最大民營船企揚子江船業集團成功承接8艘新船訂單,包括4艘集裝箱船(11800TEU共2艘,1800TEU、1100TEU各1艘)、4艘71000載重噸散貨船。造船新貴恒力重工獲得兩家歐洲知名船東合計6艘30.6萬載重噸VLCC(超大型原油運輸船)訂單,挪威船王John Fredriksen旗下子公司Frontline的6艘30.6萬載重噸VLCC訂單,新加坡東太平洋航運4艘6000TEU集裝箱船訂單。
今年以來,中國船企共接單725艘、1833萬CGT(同比下降58%),市場占有率為56%,穩居第一。截至9月底,手持訂單量達到10086萬CGT,同比增加10.9%,以61%的市場占有率同樣排名第一。
![]()
9月份,韓國船企贏得33艘、135萬CGT的新船訂單,以修正總噸計,占全球新船市場訂單量的份額為39%,幾乎與中國“并駕齊驅”。近年來,韓國三大船企(HD韓國造船海洋、韓華海洋、三星重工)采取以收益性為主的選擇性接單策略,聚焦高附加值環保船型,以增加企業盈利。因此盡管艘數遠遠落后于中國,但單船CGT是中國的近2倍。
HD韓國造船海洋旗下的HD現代三湖與一家英屬維爾京群島地區船東簽訂4艘8000TEU集裝箱船的訂單,合同金額6519億韓元;HD現代尾浦與大洋洲地區船東簽訂3艘支線集裝箱船的建造合同,合同金額2224億韓元。
![]()
1-9月,韓國船企累計接單169艘、734萬CGT(同比下降17%),全球市場占有率為22%。截至9月底,手持訂單量為3381萬CGT,同比減少421萬CGT,市場份額為20%,均位居全球第二。
作為韓國第一大造船企業,HD韓國造船海洋今年新接訂單達到90艘,包括集裝箱船56艘、油船12艘、LPG/液氨運輸船8艘、LNG加注船6艘、LNG運輸船5艘、超大型乙烷運輸船(VLEC)2艘、成品油運輸船1艘。總金額為122億美元,完成全年接單目標(180.5億美元)的67.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