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港交所收到一份特殊的IPO申請——嵐圖汽車遞表了。這事兒要是放在三年前,估計不少人得嘀咕“國企新能源也敢沖港股?”但現在翻開招股書,你會發現這壓根不是“趕場子”,而是嵐圖帶著“盈利成績單”來敲鐘,里面藏的幾個關鍵數據,甚至能改寫大家對新能源車企的固有印象。
![]()
先聊聊最顛覆的一點:國企新能源居然成了“盈利先鋒”。過去提起新勢力上市,大家默認是“虧得扛不住了才找資本市場輸血”,蔚小理早期都走過這條路,更別說自帶“體制標簽”的嵐圖——前兩年總有人說它“背靠東風不愁錢,不用急著盈利”。但招股書里的數字很實在:2022-2024年累計31多億,到2025年前七個月,直接整出了4.34億元的凈利潤。
![]()
這個進度有多快?比理想、蔚來達成單季盈利的時間都短,而且是在沒有靠B端訂單“沖量”的前提下做到的。翻產品表就能明白:夢想家MPV去年賣了超4.7萬輛,穩居新能源MPV亞軍,今年還時不時拿個月度銷冠;追光L轎車、泰山SUV補上了品類缺口,再加上知音、FREE+兩款SUV撐場面,從2022年不到2萬輛,到2024年突破8萬輛,三年復合增長率103.2%,在高端新能源里排第三。這種“全品類開花”的打法,比只靠單一爆款的品牌抗風險能力強得多,也為盈利打下了基礎。
![]()
再看第二個關鍵數據:毛利率21.3%,把理想都超了。懂行的都知道,銷量是“面子”,毛利率才是“里子”——這數字直接反映車企能不能靠賣車本身賺錢,而不是靠政府補貼或金融業務補窟窿。嵐圖這幾年的毛利率像是坐了火箭:2022年才8.3%,2023年14.2%,2024年沖到21%,2025年前七個月21.3%,要知道理想最新的毛利率也才20.5%,嵐圖這已經摸到了新勢力的第一梯隊。
![]()
這里得說句公道話,嵐圖的毛利率不是“虛高”。嵐圖從一開始就盯著C端家庭用戶,夢想家主打30萬以上高端MPV市場,追光L瞄準中高端轎車,用戶愿意為配置和品牌買單,自然能撐起溢價。再加上嵐圖自己搞電驅、電池管理系統研發,把核心部件的成本壓了下來,“自研降本+品牌溢價”雙管齊下,毛利率能上去也在情理之中。
![]()
最后一點容易被忽略:嵐圖的研發不是“撒錢買熱鬧”。現在車企都喊“自研”,但真能從架構到智駕全鏈條打通的沒幾家。嵐圖最聰明的地方,是沒走“從零開始”的彎路——背靠東風56年的整車工程積累,底盤、供應鏈不用從頭搭,省下的錢全砸在“有用的研發”上。
![]()
比如ESSA架構,是國內首個能兼容純電、插混、增程的平臺,硬件通用率90%,這直接把新車研發周期從24個月砍到12-15個月,單車研發成本降了30%;再加上800V嵐海超混平臺、自研的鯤鵬智駕,現在嵐圖的技術模塊像“樂高積木”,能疊加、能升級,不用看供應商臉色。更關鍵的是研發節奏不瞎來:2022年剛起步,研發投入占比22.2%,重點搭框架;2023年銷量上來了,占比降到8.8%,靠平臺化攤薄成本;2024年又把占比提到10.3%,主攻智能技術和新車型。截至今年7月,嵐圖累計拿了1519項中國專利,還有4783項在申請中,這種“有節奏、不浪費”的研發風格,比某些靠“PPT技術”圈錢的新勢力扎實多了。
![]()
當然,也不能光說優點。嵐圖雖然現在盈利了,但高端市場競爭只會更激烈:理想在SUV領域根基穩固,問界靠智駕快速崛起,嵐圖要想守住21%的毛利率,還得在產品差異化上再下功夫;而且作為國企車企,能不能持續保持市場化的靈活度,也是未來要面對的挑戰。
但不管怎么說,嵐圖這份招股書打破了兩個偏見:一是“國企新能源不會賺錢”,二是“高毛利只能靠單一爆款”。它用五年時間證明,靠穩扎穩打的產品布局、精打細算的研發投入,國企新能源也能在資本市場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