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兩會期間,“就業優先”成為高頻詞。但政策背后是經濟轉型、技術革命與人口結構變化的復雜博弈。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矛盾集中在崗位與專業供需信息不對稱、對接精準度不夠等方面。
如何解決這種“所學”與“所需”的錯位?產教融合是良方之一:企業與學校共同培養人才,供需得以精準對接。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與三家行業龍頭企業簽署協議協議,成立“兩院一中心”,堪稱高職院校中產教融合的“樣板”。
![]()
從辦學邏輯來看,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沒有走“大而全”的專業擴張路線,反而一直貼著長沙的城市發展節奏調整方向。比如該校提出的“立足長沙、服務‘三湘’”,并非停留在概念層面:其構建的“1+6”專業群體系,明顯是針對長沙“4433”現代產業布局來設計的,本質上是想讓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能直接對接本地產業鏈的實際需求,減少畢業后“學用脫節”的尷尬。
軟件學院的設立,就是這種邏輯的具體體現——作為全工科二級學院,它的出現顯然瞄準了長沙數字產業、人工智能產業近年的人才缺口,沒有盲目跟風開設熱門專業,而是針對性地培養能快速適配本地科技企業崗位需求的技術人員,從辦學方向上看,確實緊扣了區域產業的真實需求。
![]()
再看軟件學院的實際培養,也能感受到其貼合產業需求的用心。不是單純堆砌師資或設備,而是圍繞“讓學生能解決實際問題”搭建資源:教師團隊里既有具備海外學習經歷的成員,也有能帶著學生做真實項目的實踐型人才,避免了“只講理論不教實操”的短板。
麒麟信創產業學院、科大訊飛人工智能產業學院、湖南省計算產業生態創新中心(通用)產業人才實訓分中心——“兩院一中心”,是能讓學生接觸到企業真實技術場景的實訓載體。課程中融入的企業項目,更讓學生提前熟悉了行業里的實際問題,這種培養方式,比單純的課堂教學更能積累實用經驗。
![]()
而當下企業的人才需求,早已跳出“重學歷、輕技能”的傳統模式。從長沙本地不少企業的招聘反饋能發現,他們更在意畢業生“會不會做事”——企業更重視參與過的項目細節、處理過的技術難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非只盯著成績單。這種需求轉變,恰好讓長沙商貿的培養優勢凸顯出來:它的教學體系本身就圍著“實踐”轉,學生在校期間接觸的項目、積累的經驗,剛好踩中了企業的需求點。這種優勢的核心,正是深度產教融合。
![]()
長沙商貿職院的校企合作不是“簽個協議就算完”,而是往實處走:此次與麒麟軟件、科大訊飛等龍頭企業共建“兩院一中心”,不僅有專項的辦公場地和資金支持,更關鍵的是雙方一起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場景化實驗室,甚至讓企業導師直接走進課堂授課,學生能深度參與到企業的真實項目研發中。“企業導師授課+場景研學”的模式,相當于讓學生在畢業前就完成了“校園到崗位”的過渡。
![]()
也正因如此,該校的就業率才能一直保持高位,用人單位滿意度接近滿分。軟件類專業因對口性強,就業情況同樣亮眼,本質上都是這種“供需精準對接”的結果。
整體來看,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的辦學特色很清晰:不追求虛浮的規模與名頭,而是緊扣長沙本地產業需求規劃專業,用深度產教融合打通“學習”與“就業”的壁壘。在“就業優先”的大背景下,這種貼合實際需求的辦學思路,不僅讓學校以差異化優勢突出重圍,更讓學生掌握了真本事,在就業之路上擁有學校到崗位零距離的“核心”優勢,成為了該校畢業生“絲滑就業”的秘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