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達摩財經
10月9日,越秀集團收購香港人壽股權交割儀式在香港完成。
越秀集團對香港人壽這塊保險牌照早有垂青,自2016年以來,越秀集團曾三度競購香港人壽。本次股權交割后,也意味著這家老牌廣州國企正式全資控股香港人壽,補齊了壽險這一關鍵牌照,進入全球最發達的保險市場。
香港人壽成立于2001年,最初由亞洲保險、創興銀行、華僑永亨銀行、上海商業銀行、永隆銀行(后為招銀永隆)五家本地金融機構共同創立,主要依托銀行渠道進行壽險、年金與健康險的分銷。
去年12月,香港人壽的部分原股東將所持有的香港人壽83.33%股份轉讓給越秀集團新成立的越秀保險(控股),該交易在今年9月獲得監管批準。
彼時,亞洲金融以2.95億港元售出其持有香港人壽16.67%股份,華僑銀行(香港)以5.893億港元將所持有的33.33%的香港人壽股權出售給越秀集團。按此交易對價,越秀集團收購對應的83.33%股份斥資約17.68億港元。
越秀集團另一子公司創興銀行還持有香港人壽16.67%股份,交易完成后,香港人壽將成為越秀集團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
越秀集團于1985年在香港成立,是廣州市屬國企,股東成員包括廣州市政府、廣東省財政廳以及廣州產投。越秀集團以金融、房地產、交通基建、食品為四大主業,構建了橫跨一二三產業的“4+X”現代產業體系。
![]()
2024年,越秀集團統計口徑資產總額達到1138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1356億元,利潤總額66億元。
金融板塊是越秀集團四大核心板塊之一,集團在境內外擁有兩個金控平臺以及銀行、證券、資產管理、租賃、產業基金、期貨、擔保等多個金融業務子公司。其中越秀資本是國內首個地方金控上市平臺,創興銀行是具有跨境特色的綜合性商業銀行。
越秀集團旗下控有越秀資本(000987.SZ)、越秀地產(00123.HK)、越秀交通基建(01052.HK)、越秀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00405.HK)、越秀服務(06626.HK)、華夏越秀高速REIT(180202.SZ)等六家上市平臺。
越秀集團對香港人壽的執著源于雙重驅動力。從行業趨勢看,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政策持續深化,2024年“跨境理財通”擴容后,保險成為穗港金融協同的核心抓手。作為全國在港資產規模最大的地方國企,越秀“十四五”期間已在大灣區投資超3400億元,保險板塊的缺失成為跨境服務的明顯短板。
從企業戰略看,越秀此前已手握創興銀行、越秀金控等金融平臺,但保險牌照的缺位使其難以提供一站式服務。香港人壽的加入,使其成為少數擁有“全金融牌照”的地方國企,可針對個人客戶提供“存貸+保險+投資”組合方案,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資服務。
香港人壽成色幾何
目前香港頭部保險公司大體分為三類,即友邦、安盛、宏利等規模大、歷史悠久的外資公司;富衛、忠意、萬通、周大福等產品靈活、功能多的老牌港資公司;以及國壽海外、中銀香港、太平香港等央企背景公司。
香港保險公司眾多,但近年來保險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市場份額向頭部集中的趨勢愈加嚴重。據香港保監局數據,今年一季度,排名前15位的保險公司共實現910億港元的個人新單保費收入,占全部市場份額的97.6%。
截至2024年末,香港人壽的資產總額僅144.17億港元,與頭部險企相比,香港人壽的規模相對較少。
較小的體量也使得香港人壽即使在保險業相對成熟的香港市場,仍然有不小的業績壓力。2022年和2023年,香港人壽的虧損分別為5.12億港元、4.88億港元。
雖然香港保險業馬太效應加劇,但這絲毫不影響資本的紛紛入局,過去十年,阿里、騰訊、中國太平、中國太保等巨頭紛紛布局香港保險市場,這背后則是看中了香港壽險市場的領先地位。香港是亞洲最發達的壽險市場之一,其產品設計靈活、幣種多元、久期長、制度成熟等特點成為中資、外資保險巨頭必爭之地。
而且香港保監局對壽險牌照的審批以“嚴苛”著稱,不僅要求企業具備雄厚資本金,更需搭建成熟的風控體系與專業團隊。近十年來,香港新發的壽險牌照屈指可數。因此,越秀集團收購香港人壽也意味著其免去了從0籌建的繁重流程。
越秀集團收購香港人壽的時間點頗為關鍵。在內地訪客赴港購買保險的熱潮驅動之下,2024年,香港新單標準保費收入1338億元,同比增長28.1%,創下歷史新高。
香港人壽也在2024年扭虧為盈,全年實現保險收入1.55億港元,實現凈利潤3158萬港元。
值得關注的是,銀行系股東是香港人壽過去開展長期人壽保險業務的重要分銷渠道。過往,香港人壽通過創興銀行、招商永隆銀行、華僑銀行(香港)及上海商業銀行的龐大分銷網絡,建立起約130個分銷點。股東變更后,香港人壽的股東分銷渠道便只剩下創興銀行,對香港人壽會有多大的影響尚難定論。
在越秀集團完成收購香港人壽后,雙方透露,越秀集團計劃為香港人壽再注資10億港元,為未來開拓不同保險產品、服務和渠道增添動力。
在股權交割儀式現場,越秀集團董事長陳強和香港人壽董事局主席李鋒也透露了下一步開展產融協同、融融協同的主要方向,即“養老保險+康養社區”以及“保險資金+耐心資本”。壽險業務“穿越周期”的特性和保險資金“長線長投”的特點,也決定了險資具有耐心資本的秉性,將為集團獲取長期穩健回報、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有力支撐。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