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11日報道,中國軍事雜志《兵工科技》9月披露,中共電子戰部隊成功利用機密車載干擾系統捏造“幻影目標”,在南海制造高度逼真的虛假雷達訊號,誘導一架外國偵察機飛往錯誤座標;文中稱此系統能在最遠約300公里外模擬超大型船艦的雷達回波,且部署速度僅為傳統系統的1/5,在臺灣海峽和南海等關鍵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
?南華早報說,這篇文章罕見披露中國電子戰部隊作戰成效,但并未交代那次作戰的具體時間、地點、戰況及遭誤導的偵察機來自哪國。
![]()
?《兵工科技》援引官方資料稱,該車載系統能在最遠約300公里范圍內模擬超大型船舶等雷達回波,精準復制對手雷達的頻段特性,生成高度逼真的“幻影目標”。文中暗示,一架外國偵察機因此被誤導飛往錯誤位置,或追蹤并不存在的航空母艦或兩棲登陸艦。
?此一平臺以類吉普車等小型車輛為載具,曾在9月3日北京閱兵的電子對抗陣形中展示,但系統名稱仍屬機密。報道引述未具名軍官說法稱,系統不僅能干擾偵測,還可“主動投射虛假的戰場態勢感知”。也就是說,能主動捏造虛假的戰場情報資訊,從而誤導敵方。
?技術層面方面,《兵工科技》稱系統內建“頻率指紋庫”(frequency fingerprint library),可自動識別并匹配主要對手裝備的電磁特征,進一步對其發動高度針對性的干擾或“駭入”。若敵方飛彈鎖定這些虛構目標,恐被誤導數百米。文章強調,此系統體積小、機動性高,單套系統的能量密度據稱比傳統電子戰平臺高20倍,覆蓋范圍相當于約50套舊式干擾器,且部署時間僅為傳統系統的1/5。車載裝置整合訊號攔截、頻率偵測與頻譜監測功能,能在數秒內完成訊號偵測與壓制,并可同時干擾雷達、通訊與導航等多種電磁訊號。
?這類技術被形容是“電磁空間的黑客攻擊”,這是“10年前還被視為科幻的能力”。
?《兵工科技》描述,這種小型化與高效化的電子戰能力,將在臺灣海峽與南海等戰略要地具備重要戰術與戰略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