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孟獻欣 通訊員 邱鴻宇 棗莊報道
在棗莊市嶧城區冠世榴園王府山村,一座石榴木雕根藝展館藏于村落深處。秋日的陽光透過展館玻璃,灑在滿室形態各異的根雕作品上,那些曾被視作“朽木”的石榴樹根,在傳統木雕技藝的雕琢下,成為承載石榴文化的藝術品。
“石榴木原料每顆價值幾百到幾千元,簡單作品要雕3-5天,復雜的大型作品得耗時數月,想擴大規模,但一算原料、設備和人工成本,資金太緊張了。”棗莊石榴根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孫延森說出了他的困擾。如何讓匠心不被成本“絆住腳”,成為稅務部門服務非遺相關產業的發力點。
為推動非遺企業煥發新生,國家稅務總局棗莊市嶧城區稅務局聚焦非遺相關產業“投入大、周期長、見效慢”的問題,組建了“非遺服務專班”,采用“網格化摸排+項目化管理”模式,為轄區石榴根雕企業配備專屬“稅務管家”,實現需求對接、政策輔導、優惠落實“一站式”服務。“第一次上門,稅務干部就帶著政策清單,逐條講解小微企業所得稅減免、增值稅優惠等政策,幫我們算了筆‘明白賬’。”孫延森回憶道。“去年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減免收入40余萬元,資金我們全部用于更新雕刻設備和手藝進修。”
稅費優惠為產業“輸血”,精細服務則為發展“護航”。“稅務管家”定期走訪企業,動態跟蹤發展需求。得知企業開通線上直播拓寬銷路后,專班第一時間梳理推送“直播帶貨”涉及的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流程、發票開具規范等涉稅指引,幫助企業規避涉稅風險。如今,展館每月開展3-4場直播,單場最高觀看量超過10萬人次,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20余個城市,年銷售額突破70萬元,非遺作品從王府山村“深巷”走向全國市場。
根雕守的是千年手藝,傳的是地方文脈。稅務護的是產業活力,助的是文化傳承。在稅惠政策的滋養下,昔日“朽木”般的石榴根,不僅撐起了一個非遺相關產業,更讓棗莊的石榴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棗莊市嶧城區稅務局將持續聚焦非遺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以更精準的服務、更有力的支持,推動稅惠與匠心深度融合,讓“榴鄉之美”在非遺傳承的道路上綻放更鮮活的生命力。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