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來,針從這里穿過去,線要拉平……”11月8日上午,第八屆進博會黨群服務站的長桌上鋪滿各式香料、中藥材、布料。來自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香囊制作技藝”保護單位榮慶堂的市級傳承人戎愛娟、區級傳承人余東母子二人,正手把手地指導非遺體驗者們穿針引線。
![]()
這是一場由榮慶堂
組織開展的
“小香囊 大用途”香囊制作體驗活動。
在一雙雙巧手翻飛之間,
小小香囊
從楊浦匠人手中
走向“進博會”這個國際大舞臺。
![]()
一針一線,傳承指尖非遺
![]()
“香囊,又叫‘香纓’,咱們中國人自古就有佩戴香囊的習俗。”活動現場,余東一邊演示手中的心形香囊,一邊向觀眾講解,“這不僅是傳統文化習俗,其中還蘊含著中醫藥學的智慧。”
![]()
選料、裁料、刺繡、磨粉、研細粉、填棉、加粉、縫合、加穗——制作一個傳統香囊,要經過整整十道工序。其中,藥材的選配尤為關鍵。榮慶堂本次選擇了檀香、丁香、沉香等近十種藥材,供體驗者們填充到香囊中,具有一定舒緩安眠的功效。
市級非遺傳承人戎愛娟介紹道:“香囊里的藥材最重要。我們對香囊內的中藥材進行了反復篩選,確保真材實料,有相應的保健功效。”
![]()
只見一位體驗者小心翼翼地將中藥材填入囊袋,在專業指導下嘗試縫合,制作成一個愛心形狀。“傳統文化太有魅力了!”她感嘆道,“這不僅僅是工藝品,更是流動的傳承。”
“聽說是‘非遺’,我就想來學習一下。”一位年輕的參展商體驗者笑著說,手中針線不停,“我已經很多年沒做過手工了,沒想到能在進博會上看到這么有趣的手工體驗活動。做起來有點難,但是樂趣無窮!”
而在一旁的展位上,各式香囊更是吸引眼球.小巧玲瓏的銀色香囊項鏈、滾圓可愛的“錢袋形”香囊、美觀實用的粉紅香扇……還有各款布藝香囊,材質用料、刺繡工藝、圖案花樣、造型寓意等各有不同,可謂琳瑯滿目。
![]()
記者了解到,榮慶堂的香囊以純中藥配方為核心,運用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制作而成。2015年,榮慶堂中藥香囊制作技藝正式入選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把香囊傳承下去,就要將這門‘非遺’帶進更多人的視野。像是這次活動,我們以‘體驗+展陳’的模式,希望讓更多年輕人感受香囊文化的魅力。”余東介紹說。
“香飄”世界,講述中國故事
![]()
進博會不僅是商品貿易的平臺,更是文明交流的橋梁。榮慶堂香囊從楊浦走向國際舞臺的過程,正是楊浦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的一次生動實踐。
“2019年,在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國際手工藝展上,榮慶堂香囊憑借純中藥配方的非遺技藝,深受大家的歡迎。”余東回憶起香囊的國際之旅。此外,榮慶堂香囊還曾出訪伊斯坦布爾,成為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友好禮物。
![]()
楊浦區對非遺保護工作的系統性支持,為榮慶堂香囊等非遺項目“走出去”提供了堅實基礎。區文旅局正在推進《楊浦區旅游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2027年)》,將非遺保護與現代文旅發展深度融合,計劃創新開發“非遺+”“國潮+”等特色文旅項目。
在活態傳承方面,楊浦區打造了“絲路非遺”上海楊浦非遺節、“拾趣YOUNG浦”等特色品牌,通過“文化消費+技藝傳承+科技交互”的模式,讓非遺真正融入現代生活。今年以來,以楊浦文化藝術中心為代表的多個楊浦文旅點位將非遺體驗活動納入常態化工作,為市民構建了可觸摸、可參與的文化體驗空間。
創新融合成為楊浦非遺走向世界的關鍵。楊浦非遺項目積極探索跨界發展,如“筆墨宮坊”通過VR數字技術實現線上參觀,榮慶堂香囊則制定了國內首個香囊制作企業標準。這些創新舉措既保留了傳統技藝的精髓,又賦予了非遺項目新時代的生命力。
在余東看來,非遺傳承不能固步自封,必須與時俱進。近年來,榮慶堂持續推陳出新:結合唐代“黑科技”的紋銀香囊、以白玉蘭花為主題的“愛上海香囊禮盒”,以及今年新推出的翡翠香囊。
![]()
針腳細密,藥香幽幽。借助進博會這個大舞臺,中國傳統的非遺文化正煥發全新活力。從楊浦到上海,從中國到世界,榮慶堂香囊的馥郁藥香,正攜著中國文化的故事,飄向更遠的地方……
文字 |湯順佳
圖片 |湯順佳
視頻 |孫培杰
編輯 |奚宇軒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