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起底、裝模、編面、結口……不多時,平平無奇的黃草在國家級非遺徐行草編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勤手中巧變精致的香囊掛件,配上中醫藥包,便是健康又時尚的飾品、一份獨一無二的進博記憶。
伴隨第八屆進博會揭幕,位于新聞中心內的上海非遺客廳如約而至。在這里,目之所及,皆是非遺。動靜結合展示的89項非遺技藝,配以家具、壁龕、百寶格等裝飾,營造出琳瑯滿目、錯落有致、動線合理的獨特空間。七天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中醫養生體驗和手工藝互動,讓人們遇見非遺,體驗傳統新生活。
傳統與時尚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從第一屆進博會開始,上海非遺客廳每年都開門迎客,以場景化、生活化的方式向來自全世界的朋友傳播上海非遺,八年累計展示500余件(套)作品,成為一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窗口。
![]()
走進今年的上海非遺客廳,江南文化的靈動雋秀與海派文化的精致典雅撲面而來,傳統與時尚的對話碰撞出奇妙的火花。《走進石庫門立體書》把國家級非遺搬上立體書,讓“石庫門里弄建筑營造技藝”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雷北誦芬·允上方圓合香五子棋》將傳統香道制作技藝和中藥炮制技藝有機結合,為經典益智博弈增添一份香韻。紫檀雕刻《靈蛇新語》從二次元動漫作品汲取靈感,讓古老生物的面貌煥然一新。“拈花光影系列”將蘇州緙絲運用于腕表上,以當代設計語言詮釋東方自然哲學——時間如櫻,開落有時,而美永恒。《滕候》以畬族銀器制作技藝和全新的視覺表達,讓伏羲、女媧的古老傳說在銀壺上“重生”。“繁花成錦禮盒”采用沈大成點心制作技藝,以上海市花白玉蘭為靈感,將花之形、花之意與花之味相結合,讓海派盛景呈現于一盒之上。
14件非遺類的“上海禮物”,兼具海派風情與當代審美,鮮活詮釋上海的海納百川。展區內,觀眾既可欣賞到藥斑布印染的古韻新風,品味老鳳祥琺瑯技藝的璀璨華彩;還能看到民族樂器廠的傳統小樂器以及非遺傳承人親手打造的海派絨布包袋、海派繡球刺繡掛件等,多維感知上海非遺的魅力與風采。
![]()
不止于展品,更是可感可及的生活方式
不止于展品,非遺更是可感可及的生活方式。動態展示是上海非遺客廳每年的保留節目,今年繼續分為養生體驗和傳統工藝互動兩部分,包括15個項目,每日邀請傳承人現場“坐鎮”。
比如,針對普遍存在的頸椎病、高血壓、甲狀腺疾病、失眠等問題,內功推拿療法、楊氏針灸療法、朱氏內科療法、顏氏內科療法、魏氏傷科療法、海派膏方制作技藝等“獨門療法”走進上海非遺客廳,給中外媒體人最直接的康養體驗。傳承人帶領團隊在健康咨詢之外,有針對性地提供推拿、號脈、藥敷等特色體驗。
中式服裝盤扣制作技藝、魯庵印泥制作技藝、水印版畫……在傳統工藝互動中,為了給參與的媒體記者更好的體驗感,不少傳承人專門為進博會量身定制作品、工具及材料包。大家可在傳承人的指導下上手嘗試,學做一款進博會專屬非遺紀念品,還能把親手完成的作品帶回家,真正做到“見人見物見生活”。
![]()
其中,王氏婦科特色診療技術與和合香制作技藝是首次入選動態展示。前者是歷十余世傳承的非遺瑰寶,注重肝脾腎同調,氣血調和,以辨證論治配合外治療法,展現海派中醫婦科的深厚底蘊與守護力量。后者的起源流傳記載于明初上海松江陶宗儀所著之《墨娥小錄·香譜》,工序繁復,在選材、制備、配伍以及調香方面頗為講究,其制品具有安神、驅蚊、辟疫等養生功效。
新聞中心之外,今年的上海非遺客廳還延伸至好物市集。這里展示的好物中就有近160種非遺特色產品,探索非遺跨界、多元呈現的無限可能。
場館內,石庫門造型的電子顯示屏還以循環播放電子海報及動態視頻的形式突破物理空間界限,將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民俗等更多非遺帶到現場。電視屏幕則滾動播放展現上海非遺傳承人精湛技藝的紀錄片《海派百工》,以及體現古鎮文脈底蘊、創新多元模式成果的短片《上海古鎮》等。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