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交替的年月里,齊魯大地上的官道旁,常有供往來商旅歇腳的小店。這類小店多簡陋,往往只有三五間土坯房,屋內壘著通鋪,爐子里的炭火時明時暗,勉強驅散夜里的寒氣。《聊齋志異》中的 “尸變” 故事,便始于這樣一間地處荒僻的小店。彼時,夜色如墨,官道上行人稀少,唯有風聲在曠野中穿行,偶爾卷起地上的枯葉,撞在小店的木門上,發出 “吱呀” 的輕響,為這段往事埋下了詭異的伏筆。
![]()
故事的開端,是四位商人結伴趕路,行至暮色四合時,才尋到這間小店。店主告知,店內僅剩一間空房,且房中有一口臨時停放的棺木 —— 那是一位客死他鄉的婦人的靈柩,其家人尚未趕來接運。四位商人趕路心切,又實在無處可去,便應允暫住。他們將行囊放在墻角,圍著爐火簡單吃了些干糧,隨后便在棺木旁的通鋪上躺下休息,其中三人很快沉沉睡去,唯有一人因旅途勞頓卻輾轉難眠,睜著眼睛望著屋內跳動的燭火,以及燭火映照下棺木模糊的輪廓。
夜半時分,屋內的燭火忽然搖曳起來,光線忽明忽暗。未眠的商人隱約聽到棺木發出 “咔嗒” 的輕響,他心中一緊,不敢出聲,只悄悄瞇起眼睛觀察。只見棺蓋緩緩向上抬起,一條縫隙逐漸擴大,緊接著,那婦人的尸體竟從棺中坐了起來。尸體身著素色壽衣,面色蒼白如紙,雙目緊閉,頭發散亂地垂在肩頭,周身透著一股冰冷的死氣。它坐起身后,停頓片刻,隨即緩緩轉向通鋪,一步步朝著熟睡的三位商人走去。
未眠的商人嚇得渾身僵硬,大氣不敢出,只能眼睜睜看著尸體走到第一位商人身旁,俯下身,將嘴唇貼在那商人的臉上。奇怪的是,那商人竟毫無反應,依舊保持著沉睡的姿態,只是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得青紫,呼吸也漸漸微弱。隨后,尸體又依次走向另外兩位商人,重復著同樣的動作,每靠近一人,那人體內的生氣便仿佛被抽走一般,很快沒了聲息。
待三位商人都沒了動靜,尸體緩緩轉過身,朝著未眠的商人走來。商人心中驚駭到了極點,他知道自己一旦被尸體觸碰,必然性命難保。情急之下,他猛地從通鋪上滾到地上,連滾帶爬地沖向房門,拼盡全力拉開門閂,朝著夜色中狂奔而去。尸體見狀,也邁開腳步追了出來,它的步伐僵硬卻迅速,在身后緊緊跟著,冰冷的氣息仿佛隨時都會追上商人。
商人不敢回頭,只拼命向前跑,他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只覺得雙腿發軟,肺腑如火燒一般。就在他即將體力不支時,遠處忽然傳來了晨雞的啼鳴。那啼鳴聲劃破夜空,清晰地傳到耳中,身后追逐的腳步聲驟然停止。商人喘著粗氣,顫抖著回頭望去,只見那尸體僵立在不遠處的路邊,隨著第二聲雞叫響起,尸體緩緩倒下,再也沒有動靜。
天光大亮后,附近的村民發現了倒在路邊的尸體,也找到了驚魂未定的商人。眾人隨商人回到小店,只見屋內三位商人早已氣絕身亡,面色青紫,與商人描述的情景一致。隨后,官府派人前來查驗,最終也未能查出尸體 “作祟” 的緣由,只能將三位商人的遺體收斂,通知其家人前來認領,而那婦人的尸體,也在其家人趕到后,被運往故鄉安葬。這段詭異的 “尸變” 往事,便隨著棺木的遠去,漸漸流傳在齊魯大地的鄉野之間,成為人們茶余飯后談論時,仍會心生寒意的一段奇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