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張淺】10月13日,賽力斯集團在港交所通過上市聆訊的消息傳來。回望短短數年前,賽力斯這個名字還常常與“掙扎”、“虧損”等詞匯捆綁出現,然而時至今日,它已然憑借現象級的市場表現,成為新能源汽車賽道上誰也無法忽視的一股力量。
此次赴港上市,看似是企業資本運作的常規一步,實則揭示了其在完成驚險一躍后,如何為下一階段的全球競速(參數丨圖片)儲備彈藥與開辟新戰場,其背后的戰略野心與行業啟示,遠比一紙聆訊通告來得更加耐人尋味。
![]()
逆襲的密碼:不在于獨自狂奔,而在于攜手共舞
賽力斯的故事之所以引人入勝,在于它并非一個典型的“天才獨自勝利”的劇本,而是一個關于“精準攜手、借勢破局”的經典商業案例。其財務數據的華麗轉身,是這種戰略成功最直接的體現。
從曾經的連年虧損,到2024年營收突破1450億元、凈利潤接近60億元,且增幅均超過三倍的壯舉,這份成績單的含金量在于,它首次向市場證明了其商業模式具備強大的盈利潛力。即便在今年上半年行業價格戰慘烈、營收微降的背景下,其凈利潤仍能逆勢大增超過八成,這不僅說明其成本控制能力顯著增強,更深層次地印證了與科技巨頭深度綁定模式在特定階段的生命力。
而這種被稱為“智選車”的模式,本質上是一場各取所需的雙向奔赴。賽力斯并非簡單地淪為代工廠,而是在合作中貢獻了其扎實的整車制造、供應鏈管理能力和對汽車產業的深刻理解,而合作伙伴則注入了品牌賦能、尖端智能技術與無與倫比的渠道資源。
這場合作成功地將一家傳統車企,重新塑造成為了智能汽車新物種的孵化器,其旗下的問界系列車型能夠迅速躋身銷量榜首,正是這種合力效應的集中爆發。可以說,賽力斯為所有在轉型中感到迷茫的傳統車企,展示了一條除“全棧自研”和“被動淘汰”之外的第三條道路——在開放合作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態位。
![]()
赴港上市:不只是“圈錢”,更是構建“戰略安全墊”
在取得階段性勝利的關鍵節點啟動H股上市,賽力斯的意圖十分清晰。從時間線來看,從三月官宣到十月過聆訊,其推進速度之快,顯露出管理層對抓住當前資本市場窗口期的迫切感。而之所以選擇中金公司和銀河國際作為聯席保薦人,則兼顧了國際視野與本土優勢,為此次發行保駕護航。然而,如果我們僅僅將此舉視為一次簡單的融資行為,那便低估了其背后的深意。
在當下這個新能源汽車行業淘汰賽加速的“生死局”中,資金儲備的厚度直接決定了企業的生存幾率和競爭耐力。我們看到過不少曾經風光無限的品牌因資金鏈斷裂而驟然熄火,這為所有幸存者敲響了警鐘。
因此,賽力斯此次募資,首要目的是為自己構建一道堅實的“戰略安全墊”,這筆資金將用于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以應對快速迭代的技術競爭;用于擴張海內外銷售渠道,以支撐不斷增長的產品銷量;同時,充裕的現金儲備也能讓它在未來可能出現的行業并購機會中,擁有更強的主動性。
![]()
更重要的是,登陸香港這個國際化的資本平臺,將極大地提升賽力斯的公司治理水平和全球品牌知名度,為其未來不可避免的出海征程鋪平道路。要知道,一個更加透明、受到國際資本監督的上市公司形象,將幫助它更好地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與消費市場。這步棋,是賽力斯從一家成功的本土企業,向一家具有全球視野的科技公司演進的關鍵一跳。
盡管光環加身,但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前有比亞迪這樣的巨無霸憑借全產業鏈優勢持續施壓,中有“蔚小理”等新勢力在細分市場深耕不輟,后有小米等跨界玩家攜巨大流量和資本強勢入場。市場的價格戰、技術戰、人才戰已呈常態化趨勢,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高枕無憂。
隨著行業競爭進入深水區,賽力斯能否在保持合作優勢的同時構建起更具韌性的自主研發體系,能否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實現全球市場的突破,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決定其能否真正實現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跨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