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專業的摩旅人士,在環完銅仁古城一圈后,對面的“五顯廟”自然也是不能落下的,然而等我有點“戰戰兢兢”地從人行通道進入這個打卡點后,卻左顧右盼,來來回回仔細觀察,也沒找到形似廟宇的建筑。于是隨緣攔了位騎電動車到街邊餐館上班的年輕人詢問,并沒得到相關答案,最后只好去找坐在出入口一側的保安大哥確認,終于得知“這里沒有廟,老早就沒了”。
![]()
![]()
撰文前認真做功課:“原來‘五顯廟’只是建于清末的地名(因供奉五顯神,又稱五顯大帝、五顯靈官、五路財神、華光大帝而得名),相關的建筑確實早已拆除。而該信仰流行于我國南方地區及東南亞華人聚居地,據《貴州府志·祠宇副記》記載:‘五顯神以五行屬性為本始且司掌火政,誕辰日為每年九月二十八日’。”
![]()
![]()
現在的五顯廟更像是銅仁中南門古城前的另一條歷史街區,它占地11983.86平方米,是城芯江畔歷史悠久的街市,自楚厲王“始啟濮”開啟黃土坡一岸碼頭文明以來,歷經秦漢、隋唐、宋元等朝代的鼎盛繁華,始終作為商賈云集的物流集散中心,素有“五顯財神聚,埠立襄百業”之稱。讓我意外的是,雖然它跟古城的步行街相隔不遠,豐富的文旅活動卻常常能吸引來大量客流,貌似剛好替繁忙的前者承擔掉部分壓力。
![]()
![]()
從大量的新聞報道和網絡信息上看,五顯廟和中南門的燈光都是相當出眾的,而我在那幾天卻沒有出門的動力,最多只乘電梯到賓館的樓頂拍拍月亮和航拍了下城市夜景,所以算是完美錯過了。不過有時候想想,就算去了也不過是記錄些人擠人,以及諸多古城古鎮千篇一律,相似度極高的“到此一游”照罷了,倒也沒什么可惜的。
![]()
![]()
圖文原創: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轉發、分享、內容指正、評論、關注和贊賞,希望媒體或個體尊重原創,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歡迎有正義感的網友讀者看見“盜版”向內容平臺舉報和投訴。需要實景照片和視頻素材可約,本人獨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務,歡迎洽談,附贈所有拍攝素材。
![]()
銅仁的這條(這量詞沒用錯哦)五顯廟的具體地址是“碧江區錦江西路19號”,其實就在中南門對面,感興趣的網友可以自駕前往附近或者內部的停車場。乘坐當地的7路公交車可以直達,到“婦女兒童醫院”站下車再走100多米即到。也可以乘坐3路、7路、9路、22路或22路內環到“錦江御都”站下車,離目的地300多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