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全紅嬋復出首秀拿下自己的十五運首金。
從亮相到奪冠,央視連發三條文章點名全紅嬋,篇幅不長卻字字核心,釋放出兩大信號。
![]()
01
別看如今的全紅嬋是跳水隊的核心人物。
早在11年前,她還是個在操場上玩跳格子游戲的小女孩。
命運的轉機就出現在她跳格子的那一刻。
陳華明教練發現了她超乎常人的跳躍力,選中其參與了跳水訓練,自此遠離家鄉前往湛江。
從泳池到跳臺,重復上萬次的起跳入水成了她的日常。
![]()
后來的某次采訪中,她輕描淡寫的提及童年時的恐懼:
“我很小的時候,第一次站上臺子時,手和腿都是抖的。”
可即便心中早已被害怕填滿,她還是選擇用“多跳幾次”來克服心中的恐懼。
沒人知道,那些“多跳幾次”中,藏著多少孩子的眼淚的咬牙堅持。
![]()
這份堅持,讓她14歲就站上了東京奧運的領獎臺上。
可光環之下,質疑聲也隨之而來。
她得獎時,萬人贊頌其“天才少女”,卻也不乏有人覺得是瘦小的身形給了她太多的優勢。
![]()
直到今年五月,她因舊傷復發,暫時退賽。
網友轉而開始將鏡頭聚焦在她的私下的狀態上。
那段時間,“全紅嬋發胖”的話題在熱榜久居不下。
網友們議論的話題也從“天才少女”的吹捧開始偏向“她是不是要放棄了”的質疑。
![]()
面對爭議,全紅嬋沒有絲毫的回應。
只是在十月份悄然宣布了復出參賽的消息。
可這則消息非但沒有讓討論停止,反而掀起了新一波質疑。
外界紛紛開始擔心起了她到底能不能恢復狀態。
![]()
隨著比賽的開始,從央視第一次點名時的“第一輪 76.50 分暫列第一”,到第三次發文里的“3 跳穩定發揮,總成績 235.86 分排名第一”。
![]()
全紅嬋用行動給出了她的回應“法拉利胖了也是法拉利”。
她的能力,不是靠天賦躺平,也不是靠瘦小身形的優勢。
而央視在賽后連發三條的點名贊嘆,看似尋常,實則釋放出兩大關鍵信號。
![]()
02
央視第一次點名全紅嬋,是在她亮相女團雙人女團十米臺的那一刻。
標題直接點出“全紅嬋傷愈首秀”,特意強調了比分和排名第一的信息。
這個細節看似普通,卻藏著對她傷愈后的關注。
此前外界對她質疑四起,而首跳的穩定,恰恰打破了這份顧慮。
![]()
熟悉跳水的觀眾都知道,雙人項目最考驗配合和穩定性。
尤其是全紅嬋傷愈后首次搭檔新隊友王偉瑩。
兩人需要在短時間內磨合節奏同步動作。
但全紅嬋做到了,從起跳到入水,她的動作依舊干凈利落,水花控制的十分穩定。
和隊友王偉瑩的配合算不上絕對的完美無瑕,卻全程沒有失誤。
![]()
央視的第二次點名,直接用“全紅嬋傷愈首秀奪冠”官宣結果。
特意標注的廣東隊,是把她這次的首秀和團隊冠軍綁定,既肯定了她的個人表現,同時還暗示了她對于團隊的“保底作用”。
![]()
央視的第三次點名,則是對全紅嬋穩定性的肯定:
“全紅嬋還是全紅嬋,三跳發揮穩定。”
還在文章下方附上了她的三跳合集。
言語看似簡練,卻道破了其穩定的核心。
![]()
即便經歷傷病調整,全紅嬋的競技狀態沒有出現起伏。
三跳中,她的助跑節奏、空中姿態、入水角度始終保持一致。
這些足以說明她的傷病恢復已達競技標準,技術動作的穩定性沒有因傷痛而下降。
![]()
或許對中國跳水隊而言,全紅嬋的穩定遠比奪冠更重要。
全紅嬋作為新生代選手中的佼佼者,她的狀態直接關系到未來幾年女子跳水的競爭力。
![]()
此前傷病消息傳出時,外界不乏“天才是否會曇花一現”的猜測。
而這次傷愈首秀,她用 3 跳穩定發揮、助力團隊衛冕的表現,給出了最好的回應。
![]()
央視 3 次點名反復強調“傷愈、穩定”二詞,其實是在向大眾傳遞一個信號:
全紅嬋已順利度過傷病期,她穩定輸出的能力,將繼續成為跳水隊在女子 10 米臺項目上的定心丸。
![]()
如果說傷愈復出的穩定性,是全紅嬋給中國跳水隊的“基礎保障”。
那么央視 3 次點名中對“團隊”的強調,則釋放出第二個關鍵信號。
![]()
03
央視的三次點名,雖然大意還是慶祝奪冠,但卻多次提及“廣東隊衛冕”。
可見,全紅嬋的首秀不是個人表演,而是團隊奪冠的關鍵一環。
![]()
在女子團體賽中,雙人 10 米臺的成績直接影響團隊總分走勢。
全紅嬋和王偉瑩拿下該項目第一,為廣東隊奠定了領先基礎。
后續隊友陳藝文、謝佩鈴等在單人項目的發揮,也因前期的分數優勢更顯從容。
![]()
細看這些年全紅嬋的比賽項目,2021 年東京奧運會,14 歲的她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冠。
那時外界對她的印象是“天賦型選手”,關注的是她“一跳成名”的傳奇。
![]()
2022 年世錦賽,她在單人、雙人項目雙線作戰,開始學習配合隊友。
到了本屆全運會,她作為廣東隊的核心成員,不僅要完成自己的雙人項目,還要在訓練中配合年輕隊友調整動作。
![]()
這種從“關注個人成績”到“重視團隊勝利”的轉變,正是官方想要凸顯的。
我們需要的不只是單個項目的冠軍,更是能帶動團隊的核心選手。
![]()
她沒有因為“天才少女”的標簽變得浮躁,反而在團隊中學會了擔當。
以往提到全紅嬋,人們最先想到的是她的“水花消失術”。
而這次全運會后,更多人記住的是她奪冠后擁抱隊友的畫面,是她賽后采訪時對團隊的感謝。
![]()
這些表述都證實著,全紅嬋的成功不是靠一時的天賦爆發,而是靠傷病后的堅持、與團隊的磨合,靠日復一日對技術細節的打磨。
這也給中國跳水的新生代選手傳遞了一個信號:
真正的強者,既要能在單人項目中突破自我,也要能在團隊中扛起責任。
![]()
結語
如今的全紅嬋,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天才少女”可以定義。
她不僅是跳水隊的“定心丸”,更是能帶領團隊前行的核心力量。
她存在的意義,不在于拿了多少金牌,而在于無論順境逆境,都能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
部分參考資料來源:
光明網|全紅嬋!奪冠!
荊楚網|全紅嬋傷愈復出首秀奪冠,時隔183天攜王偉瑩摘全運會女團雙人10米臺金牌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