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鹽城夢馬培訓機構德惠校區突然發布停課通知,令多名家長措手不及。據家長反映,該機構在股權變更后,新任負責人拒絕履行教學義務,導致多名名素描班學員被迫中斷課程。更令人震驚的是,停課前機構曾以“優惠活動”誘導家長一次性繳納2-3年學費,涉及金額巨大。這場“換法人割韭菜”的鬧劇,不僅暴露出培訓機構誠信缺失,更將預付費消費風險推向風口浪尖。
一、股權變更成“甩鍋”工具?新老東家踢皮球,學員權益誰來保?
據家長透露,夢馬德惠校區原負責人將股權轉讓給新東家后,宣稱“后續經營與己無關”,而新任老板則以“未收到轉讓款”為由拒絕開課。雙方推諉扯皮間,多名素描學員已停課,之前仍在推銷“年卡優惠”,部分家長為搶名額一次性繳納數萬元學費,如今卻陷入維權無門的困境。
二、預付費陷阱再現:2-3年學費打包賣,是優惠還是“割韭菜”?
“當時說報兩年送半年,還送畫材禮包,現在想想就是誘導我們多交錢。”一位家長展示的繳費記錄顯示,其一次性支付了萬元學費,合同期限至2026年。類似情況并非個例,據不完全統計,涉及預付費的家長不少。然而,根據《江蘇省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教育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的費用。夢馬機構顯然已涉嫌違規,卻仍明目張膽推銷長期課程,監管漏洞令人心驚。
三、誰為“換殼跑路”背書?手續審批存疑,監管部門該出手了!
家長質疑:機構股權變更是否經過教育部門備案?新法人接手時是否核查預付費資金?停課事件暴露出審批與監管的雙重失職。一方面需核查機構辦學資質變更流程是否合規;另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應介入調查預付費資金去向,嚴查是否存在“職業閉店人”操盤跑路。更值得警惕的是,此類“換法人割韭菜”模式在教培行業屢見不鮮,若不嚴懲,將滋生更多效仿者。
結語:教育不是生意,誠信不容踐踏。夢馬德惠校區的停課風波,再次為預付費消費敲響警鐘。我們呼吁鹽城市場監管部門立即介入調查,查清資金流向、追責違規主體,同時推動建立教培機構預付費資金監管賬戶,從源頭杜絕“換殼跑路”。家長選擇培訓機構時,也需警惕“超長繳費周期”“低價促銷”等陷阱,讓每一分錢都花在孩子的成長上,而非成為無良商家的“提款機”。
(本文數據由家長提供,事件進展將持續關注)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