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國各地高校沖擊雙一流的關鍵之年,今年兩院院士將會繼續進行增選,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陸續完成,第二輪雙一流評選的期中評估也將陸續展開。
這些重大任務都會影響到高校的核心實力,同時第三輪雙一流評選指標也將陸續出爐,各地高校在核心指標方面占據優勢,才能在2027年時脫穎而出。
從當前各所高校發布的第三輪雙一流沖刺規劃來看,高校主要圍繞人才培養、國家科研平臺、重大項目獎項、國際影響力和學科體系等五大方面展開。
這里面難度系數最大的是國家科研平臺和國家重大科研獎項,這些都并非是簡單資金堆砌或者短期引進人才就能完成。
![]()
國家于2024年啟動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組工作,這既是對我國高校科研領域的改革,或是也為第三輪雙一流評選做準備。重組失敗的高校或許將失去雙一流評選的資格。
全國30所普通高校重組成功
根據各地高校陸續公布的信息來看,目前已經有30所普通本科高校在本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組過程中獲得成功,組建成全國重點實驗室,繼續獲得國家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全國重點實驗室分為牽頭單位和共建單位兩種類型。通常來說,高校能成為牽頭單位,則表明實驗室由高校接管,說明高校有強大的科研團隊,含金量更高。
如果高校只是共建或者參與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管理,并不是牽頭單位和主管單位,這樣的話,無法完全體現出學校的科研實力,并不能成為評選雙一流的科研平臺。
因此,本次組建成功的高校主要有深圳大學、燕山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山東農業大學、中北大學、西湖大學等,具體的全國重點實驗室名稱如下。
![]()
根據教育部此前的部署來看,如果高校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沒有重組成功,則有可能降級為省級重點實驗室,則主要依托各省財政資源進行支持。
從這份名單來看,多所高校的全國重點實驗室都是緊跟國家發展戰略,或者跟國防軍工產業密切相關。
比如中北大學的極限環境光電動態測試技術與儀器全國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的科研團隊及科研成果主要服務于國家的航空航天產業。
深圳大學牽頭組建的射頻異質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則是和本地半導體產業密切相連,主要攻克半導體領域的芯片設計與生產方面的技術難題。
當然,本輪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重組,小魚老師發現有諸多農林類高校都能成為組建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牽頭單位,這或許也表明農林類高校的科研實力一直都被大家低估。
比如安徽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和浙江農林大學等,都構建有以院士或長江學者為代表的科研團隊。
農林類高校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更側重于農產品新品種的研發以及農林資源的利用等問題,這對于促進食品供應穩定有著重要作用。
部分優質高校落榜
從目前榜單情況來看,部分高校目前似乎并沒有重組成功,也就是沒有成為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牽頭單位,這或許也會影響到雙一流的評選。
比如綜合實力較為強悍的揚州大學、江蘇大學等兩所高校,在第三方機構排名較為靠前,學科評估表現也不錯,但目前還沒有官宣成功重組。
還有理工類高校里面的廣東工業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和長春理工大學等,這三所高校之前都有主導性或者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但目前沒有出現在榜單里面。
特別是廣東工業大學原本有高性能工具全國重點實驗室,但本輪似乎并沒有成為牽頭單位,落后于省內的其他兩所高校。
![]()
雙一流評選的標準并沒有向外界公布,但從各種民間信息和高校的目標制定來看,國家級科研平臺確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
以上30所高校通過資源重新分配,構建強大的科研團隊,最終通過國家審核,成為全國重點實驗室的牽頭單位,這也為將來評審雙一流奠定良好的基礎。
當然,獲批全國重點實驗室并不意味著將來就能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畢竟還有其他因素會進一步淘汰高校,比如學校的學科評估結果、科研成果等因素。
因此,這些上榜的高校固然值得慶賀,但還不能掉以輕心,未來兩年還需要繼續突破,才有機會入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