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國倩
通訊員 晏亮 楊云峰
鐵鍬破土,種子落地,汗水浸潤……11月3日,長江大學校園內一片90畝的土地上人頭攢動,充滿了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這不是普通的農田耕作,而是長江大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正式啟動儀式,標志著該校2025級全體本科生擁有了一片屬于自己的“責任田”,田間地頭成了他們的新課堂。
90畝“責任田”迎新生
田間地頭上勞動必修課
3日上午,該校副校長許鋒將一面象征著勤勞與擔當?shù)摹皠趧酉蠕h團”旗幟授予學生代表,并宣布這片占地廣闊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正式啟用。自此,翻土、播種、澆水、施肥、除草這些傳統(tǒng)農活,正式成為了長江大學2025級新生的勞動實踐必修課。
![]()
啟動儀式后,師生們一同奔赴“責任田”,揮鍬挖渠、刨土撒種,親手在這片土地上播下了第一批希望的種子。技術專家在現(xiàn)場細致演示播種的流程與規(guī)范,從行距到深度,一一講解。“原來種菜有這么多學問!”信息與數(shù)學學院的胡佳禾同學邊聽邊記,深感勞動中的智慧。
據(jù)了解,該基地總面積約60030平方米,面向東校區(qū)13個學院的129個班級開放,學校在西校區(qū)也同步建設了勞動教育基地,向西校區(qū)2025級本科生開放。基地創(chuàng)新采用“校院聯(lián)動、師生共建”的運作模式,學校機關干部與學院師生將共同參與勞動實踐。
![]()
在學生組織與考核方面,實行“全員參與、先鋒為標、內外結合、多維激勵”的模式,一方面開設勞動實踐必修課,要求所有新生參與相關基礎勞動,成績納入第一課堂管理;另一方面組建“勞動教育先鋒團”,承擔精細化耕作等高階任務,將先鋒團學生表現(xiàn)納入“第二課堂成績單”管理。
從播種到收獲全程記錄
勞動成果將直通食堂餐桌
在這片“田間課堂”里,種植品類豐富多彩,涵蓋二月蘭、小白菜、菠菜、蘿卜、香菜、生菜等多種作物。學生們不僅要親身躬耕,還需學習作物生長規(guī)律,記錄勞動心得。為確保教學效果,學校配備了農林專業(yè)教師團隊,為同學們提供全程技術指導。
![]()
“這不僅是一塊土地,更是我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新課堂、新陣地。”該校黨委學生工作部部長張科介紹,基地建設是學校推動勞動教育改革、深化“五育并舉”培養(yǎng)體系的關鍵一環(huán),旨在構建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深度融合的實踐體系,培養(yǎng)“知行合一”的高素質人才。
副校長許鋒在啟動儀式上表示:“建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是學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希望通過勞動教育,同學們能感受到田園的芬芳,收獲勞動的果實,在出力流汗中錘煉意志、增長才干,厚植責任擔當、家國情懷,提升個人綜合素質與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基地構建了一套多維度的價值實現(xiàn)機制。學生們親手種植的蔬菜,未來可通過市場化運營進行售賣,讓他們直觀感受勞動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值;也可以進行公益捐贈,傳遞校園溫暖;還將與學校飲食中心聯(lián)動,直供食堂餐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說不定以后在食堂吃到的櫻桃蘿卜,就是我們自己種的!”教育與體育學院的張車佳同學興奮地感慨。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12501班團支書湯俊銘也表示,同學們熱情高漲,對這門獨特的必修課充滿期待。
像張車佳、湯俊銘一樣,許多同學在勞動中收獲了全新的體驗,他們紛紛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種地日記”。主動報名加入“勞動先鋒團”種植組的張昕軼同學說:“我經常幫家里做農活,之后我們先鋒團成員還會接受培訓,幫助同學們把菜種得更好。”
(圖源:長江大學)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