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的清晨,喚醒這座城市的,不單是閩江的晨風,更是一碗碗熱氣蒸騰的鍋邊糊。它不像廣式早茶那般精致,也非北方面食那樣豪邁,而是獨屬于榕城、帶著濃濃海味與米香的熱乎市井詩篇。
![]()
鍋邊糊,福州人更愛稱其為“鼎邊糊”。一個“鼎”字,道出了其制作精髓。只見店家將濃稠的米漿沿著大鐵鍋(福州話稱“鼎”)上緣迅速澆上一圈,蓋上鍋蓋,利用鍋內翻滾的鮮美高湯的蒸汽,瞬間將米漿燙成潔白的米片。稍待片刻,再用鍋鏟迅速將已成型的薄片刮入湯中。這一澆一蓋一刮之間,動作行云流水,充滿了早餐攤檔獨有的儀式感。
而那鍋作為底湯的精華,通常是蟶子、花蛤等小海鮮熬煮的湯頭,清澈見底,卻鮮味十足。米片入湯后,再加入新鮮的海蠣、嫩滑的瘦肉片、提味的干貝,以及幾片翠綠的芹菜或蔥花。最終呈上桌的,是一碗湯清料足、米片白潤的佳品。
![]()
食客捧起這碗鍋邊糊,先喝一口湯,那源自大海的清甜立刻潤澤了清晨的腸胃。米片是其靈魂,它薄如蟬翼,邊緣因快速凝固定型而微微卷起,口感滑嫩中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韌勁,完美地吸附了湯汁的鮮美。就著一塊剛出鍋、酥脆掉渣的蝦酥或海蠣餅同食,軟滑與香脆在口中交織,米香、海鮮與油炸的豐腴相輔相成,構成了層次豐富的絕妙體驗。
從熱鬧的菜市場到老街巷口,隨處可見人們或站或坐,捧著碗鍋邊糊,在氤氳的熱氣中閑話家常,開啟新的一天。它早已超越了早餐的定義,成為福州人味覺地圖上最溫暖的坐標,一碗下肚,暖了胃,更暖了這座城市的尋常光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