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地圖上看,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和香河縣是一塊“飛地”,這三個縣市隸屬于河北省廊坊市,卻被北京和天津包圍,與河北的其他市縣不搭界,被稱為廊坊“北三縣”。這三個縣的人們去省城,還得穿過北京市或者天津市所轄的地域。
那么這塊飛地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不把這塊地方直接劃給北京市或者天津市呢?
我們先來看看這三縣市在歷史上的歸屬。
三河縣始建于唐朝,明清時期屬于順天府。
大廠回族自治縣,因明朝洪武年間在此設馬場,名為“大場”,后因諧音改為大廠。明清時期,大廠并沒有單獨設縣,而是隸屬于三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于1955年設立。
香河縣始建于宋遼對峙時期的遼國,明清時期也屬于順天府。
清朝滅亡以后,原順天府所屬地區的行政區劃變動比較大。
1914年,北洋政府在北京設立京都市政公所,把北京城劃為內城6區、外城5區和關廂地區(即郊區,包括海淀、豐臺等地),開始對北京城進行近現代城市管理。原來順天府下轄的各縣,包括大興、宛平、通縣、昌平、良鄉、三河、香河等20個縣,則被劃歸一個特別行政區“京兆地方”管理。當時河北的大部分地區,則屬于直隸省。
管理北京市區的主官叫做督辦,職能上相當于市長;管理 “京兆地方”的主官稱為京兆尹。這兩個職務是平行關系,都直屬于北洋政府。這種行政區劃調整,實際上是把城市和下轄縣進行了分離。
當時的天津縣則屬于直隸省,為直隸省的省會。
1928年,北伐戰爭之后,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把北京降格為“北平特別市”,解散了京都市政公所,開始設立北平市長。
直隸被改為河北省。原 “京兆地方”這個行政區域被撤銷,所屬的縣,如通縣、昌平、順義、良鄉、涿縣、房山、三河、香河等等,則全部被直接劃入河北省,分別歸屬于“河北省通州專區”和“河北省保定專區”等上一級行政單位管轄。
天津也被改設為特別市,河北省的省會則于1935年正式遷往保定。
綜上所述,民國時期,三河、大廠和香河的所在地域,先歸于是“京兆地方”,后屬于河北省管轄。特別強調的一點,民國時期,北京市和天津市的轄區都比較小,僅僅包括市區和近郊。
三河、大廠和香河,這三個縣市成為飛地,是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事情,其過程大致分為兩步。
第一步,北京市轄區擴大,廊坊”北三縣“劃歸天津。
建國初期,廊坊的“北三縣”,即三河、大廠和香河,先后屬于河北省通縣專區和唐山專區。
隨著北京城市規模擴大,1958年,河北省的通縣、順義、大興、良鄉、房山、平谷、密云、懷柔、延慶等9個縣被劃入北京市,奠定了今天北京行政區劃的基礎。然而,北京的這次東擴剛好到“北三縣”即止步, 三河、大廠和香河,被留在了河北。
就在同一年,天津又被取消了直轄市,成為河北的省會,“北三縣”被劃歸了天津市。
![]()
第二步,天津重新直轄,析出廊坊“北三縣”,劃入河北另外五縣。
1967年,天津市重新直轄,河北省會先遷保定,后遷石家莊。原河北天津地區改為廊坊地區,地區行政公署遷往廊坊,“北三縣”又被劃入廊坊地區。脫離了天津。
作為交換,河北省的 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和寧河等五個縣則被劃入天津。這些縣位于天津周邊,可以給天津提供蔬菜,肉食等支持。
如此一來,“北三縣”,成為夾在京津之間的一塊孤零零的飛地,被兩個直轄市包圍,卻屬于河北省。
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和香河縣,這塊河北省的“飛地”,劃給京津合適,還是維持現狀好呢?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感謝每一個遇見的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