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們,最近房產圈炸了個大消息 —— 中財辦原副主任尹艷林說了,現在樓市政策得變方向,不能再死盯著 “抑漲” 了,得轉向 “支持上漲” 穩住市場。這話一出來,好多人問:是不是房價又要飛天?咱先別急著罵,今天把這事掰開揉碎了說,全是實在話。
先給咱說清楚這事兒的來龍去脈。尹艷林可不是普通專家,人家以前是中央財經委的副主任,說話分量不輕。他最近在訪談里明著說,現在樓市最大的問題是 “信心崩了”,大家都在觀望不敢買,所以得優化政策 —— 不是讓房價瘋漲,是別再跌了,得讓市場穩下來。這話可不是空口說白話,剛過去的十一假期就能對上:全國 200 多個地方前三個季度出了 470 多條政策,武漢給房貸補利息、義烏直接送購房補貼,深圳、南京干脆取消了限售。效果咋樣?湖北假期賣房比去年多了 10%,北京五環外的售樓處都忙起來了,廣州還有人一下買三套的。這就是政策在往 “穩漲” 的方向使勁兒。
那為啥非要從 “抑漲” 轉過來?咱說實話,以前怕房價漲太快,限購限價卡得嚴,那是因為市場火得發燙。但現在變天了啊!前兩年房企一個個爆雷,爛尾樓的新聞戳得人心慌,普通人攢了半輩子錢,誰敢隨便下手?數據更實在,去年百強房企賣房子的錢同比跌得厲害,今年 9 月才剛回正一點點。你想啊,開發商賣不出房,拿不到錢,就沒法蓋樓,更沒法還債,最后倒霉的還是買房的和地方財政。尹艷林說白了就是想破這個死循環:房價穩住了,大家才敢買;房子賣出去了,開發商才能活;開發商活了,才能接著蓋房交稅,地方財政也能喘口氣。這就跟咱過日子似的,手里的東西天天貶值,誰還敢花錢?得先讓東西保值,大家才敢動錢包。
那真要是往 “支持上漲” 的方向調,會有啥變化?咱得客觀看,不是所有地方都能沾光。先說好的方面:核心城市肯定先熱起來,比如北京、上海、深圳這些地方,政策一松,本來就有買房需求的人就敢出手了,售樓處會更熱鬧,開發商手里的錢能回來點,爛尾樓的風險也能小點兒。就像武漢那個政策,給房貸補 1% 利息,最高 2 萬,對普通家庭來說可不是小數,能撬動不少人入市。但壞消息也有,市場分化會更厲害 —— 小城市本來房子就多,就算政策支持,也沒多少人買,可能還是得降價甩賣;二手房更頭疼,現在掛牌量本來就高,就算新房漲了,二手房想賣出去還得降價,這就是專家說的 “以價換量”。還有個隱患,要是政策沒控制好,會不會又回到以前 “越漲越搶” 的瘋魔狀態?畢竟咱都見過前幾年連夜排隊搶房的架勢,真要是再來一回,普通老百姓更買不起了。
最后說說我的實在看法,可能不好聽但絕對真實:尹艷林這建議,說白了是給市場 “救急”,但救不了 “根”。信心這東西,不是喊一句 “支持上漲” 就能回來的。咱普通人怕的不是房價不漲,是怕買了就跌、怕交了錢拿不到房、怕背上房貸丟了工作。你看十一假期的數據,表面上成交漲了,但 30 個大中城市整體還是沒達標,線上找房的人還少了,說明大家還是沒底。
真正的穩市場,得先解決 “信任危機”。比如開發商蓋房的錢能不能監管好?爛尾樓能不能快點收尾?這些比補貼幾千塊錢管用多了。而且 “支持上漲” 得有邊界,不能讓炒房客又鉆空子,要是剛需沒買到,全被炒房客囤了房,那政策就白瞎了。還有個關鍵,普通人得有錢買啊!現在不少人收入不穩定,就算房貸降了、有補貼,也不敢輕易上車。尹艷林自己也說,得多渠道給居民漲工資,這才是根本。
所以咱別光盯著 “支持上漲” 這四個字激動,得看后面跟著啥實在動作。樓市就像大病初愈的人,得慢慢補,不能猛吃藥。要是真能做到 “房價穩、交房快、收入漲”,不用政策喊,大家自然愿意買房。要是只喊口號不解決實際問題,就算售樓處熱鬧幾天,過陣子還是會冷下來。
這事兒咱得慢慢看,后續政策咋落地、開發商咋動作、身邊買房的人多了沒,這些才是真指標。你們覺得這政策能讓樓市真的穩下來不?評論區聊聊,咱接著扒里面的門道。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