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的相關事情牽扯太多,感興趣的讀者朋友可以看看周老師這篇《》。我今天10.11之所以聊她是因為看到了一條熱搜—— 宗馥莉不在周末給一線員工發工作信息
10月10日,有消息稱宗馥莉辭去了娃哈哈董事長等職位,娃哈哈確認消息屬實,宗馥莉辭去了包括董事長、公司法人在內的關鍵職務,這一辭職動作發生于9月,截至10月10日,該動作已經通過了娃哈哈董事會。有娃哈哈內部員工稱,宗馥莉從不在周末和晚上十點后給一線員工發工作信息,她有極強的邊界感,會給員工留下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在工作日六七點,宗馥莉如果看到有加班的員工,一般會走過去建議對方早點回家休息。她還在出任董事長后給娃哈哈所有女員工,增加了育兒假;拒絕過度使用休息日安排公司團建。
先說結論:這樣的公關宣傳,看似塑造了一個尊重員工、具有邊界感的現代管理者形象,但細究之下,這一敘事與現實管理邏輯存在明顯脫節,折射出了企業人物包裝中常見的理想化與真實性之間的割裂。
像董事長這樣的高層,直接對接3萬多名一線員工,本來就不符合制造業的管理架構。娃哈哈這樣的大型企業普遍實行層級管理和輪班制度,董事長主要通過中層管理者傳遞決策,而非直接干預一線工作節奏。
娃哈哈也好娃小宗也罷,將“親自關心員工作息”作為核心宣傳點,反而暴露了公關部門對實際管理場景的忽視。這種包裝試圖強化宗馥莉的“親民”人設,但實際受益范圍有限,更多的是符號化的情感營銷,反而讓人看了尷尬。
![]()
另外,其中部分舉措比如增加育兒假、避免休息日團建等,確實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理念,能在一定程度提升員工的滿意度。但將“周末和工作日22點后不發消息”等細節過度放大,反而容易引發公眾對真實性的質疑。
宗馥莉此前曾因“稱王力宏太老”等直白言論引發爭議(說實話1976年出生的王力宏,比1982年出生的宗馥莉看著可年輕多了),可見其管理風格更偏向直接果決,而非公關文案中的“細膩關懷”。假如所立人設與真實行為偏差過大,那反而會進一步削弱公眾信任。
還有就是,當前娃哈哈正處于動蕩期:宗馥莉辭職后,公司面臨商標權爭奪“娃哈哈”vs“娃小宗”、國資股東干預、家族內部競爭比如宗澤后推出“娃小智”等多重挑戰,這些應該是公關回應公眾的重中之重,可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這個時候反而來強調“員工關懷”,更可能是為了轉移外界對管理層紛爭的注意力,試圖塑造宗馥莉“穩定軍心”的領導者形象。然而,相比個人生活細節的營銷,市場明顯更關注其如何解決商標糾紛、渠道重構等實質性問題。
![]()
總而言之,企業的公關宣傳固然需要提煉管理者的閃光點,但脫離實際場景的包裝不僅難以打動理性受眾,還可能反噬企業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公信力,導致路人緣進一步崩盤。
對娃哈哈家族而言,當前真正需要的肯定不是塑造什么“完美老板”神話,畢竟宗慶后肯定也想不到,死后居然還會塌墳鬧出私生子風波;相反,目前只有認真直面治理難題,盡快給出務實解決方案,才是最緊要且必要的。
(全文完)
關注小號防失聯
為了保持正常接收推文
還望大家能夠將“少爺寫春秋”設為星標
并多多點亮右下角“在看”
拜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