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郭曉濤兼任董事長,何明科空降CEO。
文/每日財報 南黎
近日,平安健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01833.HK)發布了一項重要人事變動公告:原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李斗因個人工作安排辭任,平安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郭曉濤兼任董事會主席,百度健康前負責人何明科出任首席執行官。
此次換帥的節點正值公司實現連續盈利的關鍵階段。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25.02億元,同比增長19.5%,歸母凈利潤1.35億元,同比增長136.8%,呈現出營收和凈利潤雙雙增長的向好態勢。盡管盈利能力明顯改善,但面對京東健康(06618.HK)和阿里健康(00241.HK)等頭部平臺的競爭,平安好醫生在業務護城河構建方面仍有不足。市場關注焦點集中于:公司能否跳出以藥品銷售為主的業務框架,在“醫療+保險”協同中打造差異化優勢,并平衡好對平安集團資源的依賴與獨立擴張的戰略需要。
“高配”的高管團隊組合
外界對于李斗的辭職是普遍意外的,畢竟在其兩年的任期里,扭轉了公司成立10多年以來持續虧損的局面。自2023年10月,李斗接替方蔚豪出任平安好醫生董事會主席兼CEO以來,平安好醫生經營業績大幅提升,2023年還在營收下滑兩成、虧損2.45億元,到2024年年中首次實現盈利。
從履歷上看,1976年出生的李斗曾擔任瑪氏箭牌糖果(中國)的銷售副總裁及中國區需求經理,2020年加入平安集團,歷任平安人壽董事長特別助理、平安健康非執行董事等職務,曾推動平安人壽的“健康+”業務模式發展及多個服務場景落地;2023年開始出任平安好醫生董事會主席、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擁有醫藥、快消、保險、養老等多個領域的經驗。
李斗的辭任,平安好醫生沒有更多細節披露,僅提及“個人工作安排”。但是對于李斗的接替者的選擇,顯然公司是下了大功夫的。
53歲的郭曉濤于2019年加入平安集團,現任平安集團執行董事、聯席首席執行官、副總經理,曾任平安產險董事長特別助理、常務副總經理,平安集團首席人力資源執行官。在加入平安前,郭曉濤曾任波士頓咨詢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韋萊韜悅資本市場業務全球聯席首席執行官等職。這次兼任平安好醫生董事會主席,也非空降,早在2024年3月郭曉濤就加入平安好醫生并擔任非執行董事。平安好醫生的解釋是說,郭曉濤作為平安集團聯席CEO兼任平安好醫生董事會主席,能夠推動平安好醫生作為平安集團“醫療養老”戰略協同的核心旗艦公司進一步深化落實相關戰略。
新任CEO何明科則是外部空降的管理層。今年46歲的何明科先后擔任波士頓咨詢公司資深顧問、軟銀賽富投資副總裁、58同城聯席總裁、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并負責醫療健康事業群。平安好醫生表示,何明科職業經歷橫跨金融、互聯網、醫療健康多個行業,對互聯網、大健康有深刻認知和豐富實戰經驗,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將提升公司整體醫療養老服務水平。
至于兩位新搭檔,能否帶領平安好醫生維持向好態勢,外界則是拭目以待。
股東貢獻度提升和成本優化驅動盈利改善
相比去年的扭虧為盈,今年的業績更是亮眼。
從業績貢獻看,營收、凈利潤雙升首先得益于兩大核心業務的收入增長。其中,F端是平安好醫生營收的“壓艙石”,上半年收入14.32億元,同比增長28.5%。
在用戶結構方面,平安好醫生的付費用戶主要依賴于平安集團的F端客戶(綜合金融客戶)。報告期內,平安好醫生F端付費用戶數約2000萬人,同比增長34.6%。
相較之下,B端用戶(企業客戶)規模仍較小,雖然增速較快,但基數有限,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仍然存在不確定性。同期,B端企業健康管理收入為5.3億元,同比增長35.2%。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平安好醫生的B端服務付費企業客戶超過3500家,同比增長37.2%;B端付費用戶數超360萬人,同比增長39.2%。
除了核心業務的收入增長,公司業績實現盈利改善的另一大關鍵因素在于成本的大幅收縮。其中,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的顯著減少,對盈利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管理費用率波動最為明顯,2023年達到峰值31.69%,但隨著2024年員工優化及人力相關費用減少,管理費用率大幅回落至19.34%,并在2025年上半年進一步降至14.86%,公司組織效能持續提升。
銷售費用率也呈現出明顯的下降態勢。自2021年達到峰值23.95%后,銷售費用率持續走低,2025年上半年降至15.23%。財務費用率則整體維持在-3%左右,穩定貢獻盈利改善。
賣藥圍城下的醫險協同突圍戰
公開資料顯示,平安好醫生成立于2014年,是平安集團管理式醫療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司于2018年5月4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還曾創下2018年以來港股最大規模IPO。
但成立以來,平安好醫生一直深陷虧損泥潭。回看過往,平安好醫生連續虧損9年,期間累計虧損超70億元。直到2024年才迎來首次年度盈利。而2025年上半年,盈利能力持續改善。
其間,公司有過幾次戰略方向調整和組織架構變動。摸爬滾打近十年,燒錢無數的平安好醫生,和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競爭對手相比,顯得并沒有那么會賺錢。
當前港股市場互聯網醫療領域呈現多強競逐格局,主要參與者包括京東健康、阿里健康、藥師幫、1藥網、叮當健康及平安好醫生。
目前,在互聯網醫療賽道上,阿里健康、京東健康這兩家巨頭依靠“賣藥”以及積極盤活自有流量,占據了較大市場份額,頭部效應明顯。
在當前的醫藥健康賽道角逐中,平安好醫生在營收規模方面,表現遜色于同處互聯網醫療板塊的京東健康和阿里健康。
另外,與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相比,競爭優勢的“護城河”顯得薄弱。流量獲取上,阿里、京東健康背靠母公司電商“大樹”,坐擁海量用戶流量,而平安好醫生缺乏有力的自有流量入口,在流量爭奪與轉化中處于劣勢。
業務布局方面,京東和阿里健康醫藥電商營收占比近九成,定位清晰、配送高效;藥師幫等也有鮮明核心業務,平安好醫生卻缺少這樣能“一錘定音”的垂類尖刀業務。
此次人事變動是平安好醫生關鍵戰略調整。變動釋放積極信號,公司欲借新鮮血液推動轉型,跳出“賣藥圍城”,打造醫險協同優勢。
資源依賴與獨立擴張難題
在控股結構方面,平安集團對平安好醫生的控制力度不斷加強,一系列資本運作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2024年11月14日,平安好醫生宣布將通過股本溢價向全體股東派發每股9.7港元的特別股息,總金額高達108.5億港元,而當時公司市值僅為163.8億港元,分紅金額超過市值的六成。
![]()
不過,此番分紅并非來自上市公司的經營利潤,而是根據組織章程細則及開曼群島《公司法》從儲備的股份溢價賬中派付全部特別股息。這種分紅方式與常規的基于經營業績的分紅有所不同,引發了市場對于公司資金運作和未來發展戰略的諸多猜測。
今年1月,平安健康的大股東安鑫選擇“以股代息”,其對平安健康的總持股從39.41%升至52.74%。以零現金成本實現了對公司的絕對控股,并且被并入平安集團的合并財務報表。
從集團戰略的角度來看,這有助于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協同發展,加強集團在醫療健康領域的布局。
然而,從中小股東的立場出發,這一資本運作卻引發了爭議。此舉本質上是集團內部的資金調動,中小股東在未獲得現金回報的情況下,被動承擔了股權稀釋的風險。
盡管上半年業績表現亮眼,但高度依賴平安集團導流如同一把雙刃劍——在帶來穩定客源的同時,也可能制約其獨立獲客能力的發展。新管理層上任后,如何在依賴母公司資源的同時,拓展獨立的市場空間;如何平衡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利益,都是其需要深入思考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在互聯網醫療行業不斷發展和變革的背景下,平安好醫生的未來發展走向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