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工地板房的燈一盞盞亮起來,而很多人心里的那盞燈,卻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暗了。
某央企建筑項目部通知:所有男員工晚上不得離崗,回家必須遞交正式假條,經項目經理簽字批準方可。
![]()
班子夜間巡查,發現一次,當日考勤作廢;兩次,直接調離項目。字里行間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仿佛不是在管理工程,而是在看守一座沒有圍墻的監牢。
更“貼心”的是,緊接著宣布:即日起,工程部、商務部、安質部每晚組織全員基礎培訓。聽起來冠冕堂皇——提升業務能力、夯實管理基礎。
![]()
可誰不知道,所謂的“培訓”,不過是給“不準走”套上一件體面的外衣?真要是工期緊張、任務繁重,大家拼的是效率和進度,哪有功夫搞這種形式主義的集體坐班?真正要緊的工程,拼的是結果,不是人頭數。
可偏偏,有些管理者似乎更在意“人在不在”。人在,就等于“我在管”;人在,就顯得“沒躺平”。至于這人是不是心在、是不是累到麻木,反倒沒人關心。你不能干坐著,得有個名頭,于是“培訓”就成了最方便的遮羞布。
八點到十點,會議室里人影晃動,有人強撐眼皮,有人偷偷刷手機,有人盯著PPT發呆——這哪是學習?這是熬時間。
更荒誕的是,回家得寫假條,還得“正式”的,找經理批。這哪里是請假,分明是申請恩典。你得低頭、得恭敬、得把“我想見家人”說得像犯了錯一樣小心翼翼。
一個男人想回家看看老婆孩子,本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什么時候竟成了需要施舍的特權?
干土建的就不是丈夫?就不是父親?就不是父母牽掛的兒子?項目一開,就得切斷所有人間聯系,把自己焊死在工地上?可那些發通知的人,他們有沒有家?他們的父母老了,病了,能不能隨時趕回去?他們回家,需要寫假條嗎?
我們總說年輕人不愿進工地,設計院招不到新人,行業越來越卷、越來越沒尊嚴。可問題從來不在年輕人“吃不了苦”,而在某些管理方式早已背離了人性。
把控制當管理,把壓榨當敬業,把剝奪私人生活當成“奉獻精神”的體現。久而久之,人不是被累垮的,是被這種日復一日的冷漠和羞辱磨垮的。
二十歲滿懷理想進來,三十歲咬牙堅持,四十歲麻木不語,五十歲回頭看,家沒顧上,孩子長大了不認識自己,父母走的時候沒在身邊。
這一行,從來不缺踏實肯干的人,缺的是被當作“人”來對待的尊重。
別再用“不準回家”來彰顯管理權威了。
真正的管理,是讓人愿意留下,而不是不敢離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