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奇藝重新創業......
在2025年度的愛奇藝iJOY秋季悅享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及管理層分享了對行業的最新思考。龔宇的演講主題延續去年的《萬物皆流,無物常駐》,核心指向線下業務布局及AI技術變革,首席內容官王曉暉的演講是《把“苦”日子過出花兒來》,強調影視作品如何治愈精神之苦、情緒之困。
![]()
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
兩位的演講都充滿思辨性,也不免流露出對內容生態劇烈變化的嘆息和反思。
盡管悅享會新片單越拉越長——從2023年的280+、去年300+,到今年400+,但愛奇藝的創業心態一年比一年更甚。去年入局微短劇,今年初步實現目標,又轉戰線下樂園業務。
愛奇藝迫不得已要回答的問題是:觀眾習慣“混小圈”后,如何為品牌圈定確定性的價值?
從第一到唯一,愛奇藝找回“少年感”
《喜劇之王單口季》《生萬物》《捕風追影》這三部作品,被拿出來當作愛奇藝創作思路的典型。
脫口秀演員用嘲諷、反諷、冒犯、批判來解構當下;《生萬物》反映出國劇傳統手藝的號召力;《捕風追影》則代表回歸電影本質、動作類型片回歸本位的價值。
王曉暉總結,2025年標志性角色的突出特色是“少年感”。不分年齡的少年人物、不分類型的女性內容,不容忽視的男性角色,構成了影視行業的少年感群像。
![]()
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
“愛奇藝的創作策略就是要力爭‘唯一’。”王曉暉強調,“唯一”意味著多樣性,在每個題材類型里面都保持著全神貫注投入,不偏廢每個題材、每個類型、每個賽道。
唯一性是愛奇藝強調多次的創作思路,對應的現實是,長視頻用戶增長見頂、人群分化,稱得上好作品或引爆全民關注的作品實在屈指可數。
回顧愛奇藝的發展歷程,從最早掀起網劇風暴,到憑借《盜墓筆記》開啟會員時代,從迷霧劇場的口碑爆棚,到《人世間》《狂飆》的全民追劇熱潮,愛奇藝一路創下多個行業第一。但如今,從第一到唯一的跨越,需要對過往成功路徑進行徹底反思。
以愛奇藝擅長的劇集制作為例,一邊是高分精品劇作越來越多,觀賞性、藝術性明顯進步,一邊是觀眾被吐槽視頻、粉圈扯皮勸退,轉向短視頻、短劇。作品質量提升了,觀影環境卻復雜了。
![]()
豆瓣2024評分最高華語劇集中,愛奇藝出品的劇集占兩席
更不用說,此前市場一度迷戀流量,出現了大批為流量明星量身定制的大制作劇集,其收視效果卻差強人意,根本原因在于創作團隊迷信數據、一味迎合市場,忽視了人性研究與人心洞察。“頂流光環”最為耀眼之時,也是虛假繁榮的鼎盛時期,觀眾的怨憤與品牌的退場,并未引起足夠的警覺,當短視頻與短劇強勢崛起,其惡果才終于迎來了清算——它沖擊的不僅是流量,更是行業賴以生存的信任根基。
如今,愛奇藝終于有所覺察,從追求大制作、大IP,到回歸經典敘事手法,從分級投入,到不偏廢每個題材。胖鯨認為,要在短視頻的沖擊中贏回觀眾,僅從“頂點論”走向“多元論”還不夠,一些行業性的慢性病仍在蔓延。以綜藝和劇集為例,胖鯨認為,平臺在以下方面還有進一步提質空間:
人群分化是必然趨勢,綜藝和劇集不應混同
不同類型內容的創作需要不同的土壤,也對應著特定類型的觀眾。綜藝觀眾追求活人感、反差感、陪伴感,團體氣氛也是決定一檔節目好不好看的重要原因,但綜藝節目的熱度不應盲目轉接到劇集領域。
影視話語權則應交還給真正的創作者、專業的角色塑造者。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劇集的主力受眾是電視時代、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他們的閱片量決定了他們不俗的審美偏好,除特定類型以外,對臉譜化角色、工具人式的情節容忍度低,這要求從劇本創作、服化道、表演,到拍攝、剪輯都不能太兒戲。
榨干水分,塑造群眾喜歡的角色
觀眾苦低分注水劇久矣。僅減少集數還不夠,更需從敘事節奏、情節密度上榨干水分,提升觀影體驗。很多低分劇集的信息量還趕不上廣播劇,作為對比,25集的《西游記》、80集的《武林外傳》貢獻了多少熱梗和金句。角色立不住,拍多少都是白搭。對演員的個人發展來說,也是此理。
錨定確定性價值,為了創新而創新的思路不可取
每年的綜藝片單都充滿了“首個”“獨創”,這種創新仍停留在創作者自我表達的層面,并未深入挖掘市場需求,無法作為收視的保障。反觀綜N代,雖然被指炒冷飯,卻依舊有不錯的收視和招商表現。行業需要淘汰為創新而創新的思路,沉下心來聆聽市場的聲音、打磨作品,給廣告主以確定性,穩定的內容品質與可預期的營銷效果,才是品牌真正需要的。
舊地圖如何找到新大陸?
不只是愛奇藝,當前長視頻的窘態是人群擴容難。
根據Quest Mobile,截至2025年7月,騰訊視頻、愛奇藝、芒果TV、優酷視頻的月活用戶規模分別為3.65億、3.58億、2.84億、2.02億。活躍用戶滲透率在63%~65%浮動,付費會員只有騰訊視頻穩定在億級以上,芒果TV仍表現出一定的成長性,優酷視頻似乎已經躺平。
隨著用戶增長見頂,平臺間的競爭從增量搶奪轉向存量深耕。
胖鯨分析認為,縱觀整個內容市場,專業的長視頻創作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內容形態,并且有難以估量的長尾效應。
![]()
QuestMobile報告顯示:視頻內容的創新性、精品化持續驅動用戶粘性
具體來說,微短劇雖然成長迅速,但其制作方式和豎屏容量帶來的局限性,也極易使觀眾出現審美疲勞;短視頻領域雖然創意無窮、熱點橫生,但是爆款更具有偶發性和不可預測性,而且熱度難以持續;長視頻更能圈定對藝術審美、視聽體驗有更高追求的受眾,若平臺能堅持作品第一性,其用戶黏性和會員收入仍有提升空間。
對品牌而言,優質劇集和綜藝依然是實現大曝光、強注意力的稀缺資源,龐大的付費會員更是洞察品質人群的重要抓手。尤其對處在成長期的品牌而言,亟須強覆蓋、高黏性的內容,打出一個好的行業聲量,實現消費心智占領,引領品牌進入下一個增長階段。
諸如《聲生不息·大灣區季》讓謝添地一炮而紅,《喜劇之王單口季2》助力統一春拂焙茶推旺季新品,都是內容賦能品牌的成功案例。
《喜劇之王單口季2》片頭廣告
當然,這種例子并不多見,優質內容更多流向了擁有大預算的平臺型品牌和行業龍頭品牌,對于那些心智占領訴求更為迫切的中小型品牌來說,優質內容的供給并不充分,合作模式也有待進一步開發。
胖鯨注意到,今年綜藝市場涌現了一些的新面孔,如泰蘭尼斯冠名《開始跳舞吧3》、誠實一口冠名《我家那閨女2025》、螞蟻保冠名《向往的生活8》等,都是綜藝行業客戶中的“新面孔”。而《巴黎合伙人》攜12個美妝品牌登陸巴黎,呼應市場需求,完成“國貨美妝出海”實踐,成為綜藝商業創新的新典范。
在新客開發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愛奇藝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結語:內容價值、用戶價值大過天
從秋季悅享會現場公布的新作品和新計劃來看,愛奇藝在有意扶持新人、新項目,不以爆款論英雄,更強調與時代情緒共鳴。這種低頭撿星光的心態,既是形勢所迫,也找到了內容平臺的初心——讓夢想綻放,讓快樂簡單。
![]()
龔宇在悅享會重申愛奇藝使命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夢想是創作者的藝術夢,應當憑才華為作品增色;快樂關則乎用戶的體驗,用戶掌握著遙控器,ta可以因喜愛反復觀看一個作品,也可以因為作品的無聊、無趣、無誠意,換臺切屏。
2025年的秋季悅享會,愛奇藝放下了精英敘事,充滿了對現實的反思性,重新創業做“樂園夢”,也能看出愛奇藝“出走的決心”。這次“出走”,褪去了勝利來得太快而忘乎所以的天真,剩下了風云變幻依然愿意為夢想奮斗的勇氣。
反思和變革,都讓愛奇藝可以離具體的生活、具體的生意更近一點。對平臺而言,這是一場冒險,但對用戶和品牌來說,則是一場新的體驗革命。
本期作者:張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