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觀錢塘江漲潮的人群 圖源:視覺中國
假期結束,激情未已。就在今天,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迎來最高潮 —— 這場被天文與地理合力雕琢的年度盛景,正攜著 “雙潮疊加” 的罕見勢能,在杭州灣江面鋪展開震撼畫卷,為未盡的假日熱忱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此刻的錢塘江畔,早已是人聲鼎沸卻秩序井然。而我們,將在線上圍觀一場雄偉壯觀的視覺盛宴。
錢塘海潮長啥樣
錢塘海潮堪稱世界上最壯觀的海潮。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涌潮地有三處:山東青州涌潮、廣陵濤和錢塘潮。而錢塘潮獨占鰲頭,為聲名最著者。張輿《江潮》詩云“羅剎江(即錢塘江)頭八月潮,吞山挾海勢雄豪。六鰲倒卷銀河闊,萬馬橫奔雪嶂高”,描繪極為形象。
歷來觀潮勝地,以海寧鹽官最佳。老家海寧的金庸先生在《書劍恩仇錄》中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錢塘江潮的壯觀景象:“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天際而來,聲勢雄偉已極。潮水越近,聲音越響,真似百萬大軍沖鋒,于金鼓齊鳴中一往直前,月影銀濤,光搖噴雪,云移玉巖,浪卷轟雷,海潮勢若萬馬奔騰,奮蹄疾馳,霎時之間已將白振全身淹沒波濤之下。”
![]()
浙江海寧鹽官,壯觀的一線潮。攝影:視覺中國
金庸筆下寫的是指“一線潮”。事實上,錢塘潮水有“一潮三看”之說,即所謂的人字潮(也叫“交叉潮”)、一線潮和回頭潮。
初起之時,但見兩股潮水卷起浪花,由遠而近奔騰而至,如同一個漸漸縮小的“人”字,潮頭相互拍擊,白沫飛濺,躥起兩三米高的浪花,伴隨著巨響,撼人心魄。這是觀潮第一景“人字潮”。隨著潮水越來越近,“人”字越來越小,慢慢地就變成了齊頭并進的一堵高大的水墻,形成了“銀鏈鎖江”的壯美景象,怒濤拍岸,流珠飛沫,聲若雷霆。這是觀潮第二景“一線潮”。之后潮水從鹽官逆流而上,到達下一個觀潮點老鹽倉。老鹽倉河道上建有一道長達600余米的攔河丁壩,咆哮而來的潮水遇到阻礙后折返,又以泰山壓頂之勢翻卷回頭,落到西進的急流上,形成一排“雪山”,風馳電掣般向東回奔,聲如獅吼,驚天動地,這就是觀潮第三景“回頭潮”。
都是月亮惹的禍
為什么會發生錢塘潮呢?古代科學落后,人們無法解釋這種極為壯觀的自然現象,遂有“海鰍之出入”“神龍之變化”的推測。春秋戰國之后,又因伍子胥被吳王屈殺,民間衍生出“潮神”之說,認為錢塘潮涌是因伍子胥忠而見疑,魂魄不散,故怨恨化作洶涌怒濤。南宋大詩人陸游詩中即有“千年未息靈胥怒,卷地潮聲到枕邊”之語。
但古人也曾對錢塘潮細作觀察,如宋代大詩人范仲淹在《和運使舍人觀潮》(其二)詩中,即發出了“把酒問東溟,潮從何代生”的疑問,并作出了“寧非天吐納,長逐月虧盈”的分析,可以說已無限接近正確答案了。
事實上,每年中秋前后,太陽、月球、地球的位置接近直線相連,日月之力帶來巨大的潮汐力,引得錢塘潮水大漲。而通常農歷八月十八日,日月引力最大,所以潮水最盛。但錢塘江潮何以成為奇觀,除了天時,還有地利。
![]()
潮汐與日月位置關系示意圖 供圖/視覺中國
錢塘江入海口稱杭州灣,形似喇叭,內窄外寬,入海口江面最寬處達100公里,到澉浦時江面寬度驟縮至20公里左右,最狹窄處的海寧鹽官附近江面只有3公里寬。潮水涌來之時,一路往上,江面越來越狹窄,潮頭越積越高,好似直立的水墻在不斷向西推進。同時,因潮流帶來的大量泥沙不斷淤積,水下形成一個體積龐大、如同門檻一樣的沙坎。當潮水向錢塘江口內涌去之時,被沙坎擋住了潮頭,迫使潮頭陡立,就形成了后浪推前浪,一浪疊一浪,洶涌澎湃,驚險萬狀的奇觀。
錢塘江流域及入海口示意圖 制圖:Hleeow
請橫屏觀看
![]()
“中國三峽雜志”微信公眾號
歡迎訂閱:郵發代號38-383
立足三峽,關注人類家園
報道河流地理與水文化
責編:任 紅
美編:王芳麗
校對:段海英
審核:王旭輝
來源:《中國三峽》雜志 2020年第10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