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當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競選集會上高聲提出要“從塔利班手里奪回巴格拉姆空軍基地”時,全球觀察家們普遍的反應是哂笑與質疑。畢竟,塔利班的執政合法性,其核心敘事正是建立在長達二十年的頑強抵抗并最終“擊敗”超級大國、將美軍逐出阿富汗的豐碑之上。
![]()
近日,從阿富汗南部坎大哈傳出的消息,徹底動搖了此前所有看似穩固的判斷。阿富汗塔利班最高領袖海巴圖拉·阿洪扎達罕見地公開露面,召集了全國近四百名省長、縣長等地方大員,舉行了一場為期三天的閉門會議。
有消息指出,“阿洪扎達的隨從希望,在做出最終決定之前,聽取所有地區長官對此事的意見。”這實則是一個石破天驚的信號。
![]()
這一態度的微妙軟化,其驅動力并非源于塔利班對美國的戰略好感或意識形態上的妥協,而是這個執政已滿四年的政權,在殘酷的治理現實面前不得不低頭的無奈之舉。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是無情的反恐壓力正在倒逼合作需求。從塔利班內部分裂出去、更為極端和難以馴服的“伊斯蘭國呼羅珊省”,近年來持續發動血腥的自殺式襲擊,其目標直指塔利班的政治集會、外交設施乃至核心領導層,成為動搖其統治根基的心腹大患。
然而,塔利班武裝雖擅長地面游擊作戰,但在現代化、高技術條件下的反恐能力上卻捉襟見肘,尤其缺乏精準的情報搜集、實時監控以及遠程空中打擊能力。相比之下,美國即便在撤軍后,依然擁有覆蓋全球的衛星網絡、高性能無人偵察機、以及部署于區域外的特種部隊,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反恐工具鏈。倘若能以允許美軍“有限存在”于巴格拉姆這樣一個相對封閉的基地為代價,換取美方在情報共享、甚至針對IS-KP的聯合定點清除行動上的合作,那么對于塔利班而言,這無疑是一筆在不徹底犧牲主權名義下,能夠實現安全利益最大化的潛在交易。
![]()
比安全困境更為嚴峻的,是經濟上的致命依賴。塔利班政權至今未能建立起一個能夠自給自足的財政體系和國家經濟循環。維持整個社會勉強運轉的生命線,依然牢牢攥在國際社會手中,依賴于聯合國以及歐美國家提供的巨額人道主義援助。根據世界銀行等機構的統計,在2024年,阿富汗接受的國際援助總額仍高達約18億美元,這構成了塔利班政府實際支出的七成以上。這些資金是進口糧食、支付底層公務員微薄薪資、維持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不至于徹底崩潰的救命錢。
特朗普在其言論中已毫不掩飾地暗示,若其重新執政,將對塔利班采取更強硬姿態,“壞事將發生”。這種威脅的潛臺詞無比清晰:美國完全有能力以“切斷援助”作為終極施壓手段。
一旦這條生命線被掐斷,阿富汗將在短時間內陷入大規模饑荒與人道主義災難,社會秩序將迅速瓦解,蟄伏各地的反對派勢力必將借機崛起。屆時,塔利班政權面臨的,可能不再是統治穩固與否的問題,而是是否會重蹈歷史覆轍,在執政數年后便迅速崩盤的生存危機。
因此,將允許美軍小規模重返巴格拉姆,作為換取國際援助延續、乃至部分被凍結海外資產解凍的“止損方案”,已成為塔利班領導層內部一個不得不痛苦面對的現實選項。
![]()
巴格拉姆空軍基地本身所蘊含的巨大戰略價值,使得這場博弈的 stakes(賭注)遠超阿富汗國界。這座位于喀布爾北部的龐大軍事堡壘,擁有一條長達3.6公里的雙跑道結構,足以起降B-52戰略轟炸機、C-17環球霸王III等所有重型軍用飛機。
其地下指揮中心經過特殊加固,具備強大的防護能力,內部電力供應自給自足,通信網絡先進而完備,曾是美軍在整個中亞地區最為核心的后勤樞紐、兵力投送中心和情報監聽站。更為關鍵的是其無可替代的地理位置:它如同一只戰略觸角,深深嵌入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其監控范圍可輕松覆蓋南亞次大陸、中亞五國以及伊朗高原。
向東方,美軍先進的偵察機從此處起飛,僅需一小時左右的航程即可抵達中國新疆等西部重要戰略區域,這恰恰是特朗普反復強調其“靠近中國核導彈基地”這一說辭的深層戰略意圖所在。即便重返的美軍僅在此部署數百人的支援部隊、配合數十架無人機與偵察機,也足以重新建立起對“一帶一路”倡議關鍵陸路通道、對伊朗核設施發展動態、對中亞里海能源管線布局進行全天候、立體化監視的能力。
可以說,美國若能通過非戰爭的政治談判手段成功重返巴格拉姆,就等于在歐亞大陸的腹地重新打入了一個堅固的戰略楔子,其地緣政治意義和軍事價值,將遠遠超過在阿富汗一國境內的得失。
![]()
此舉必然引發周邊大國的連鎖反應與戰略調整。中國外交部已明確表態,反對任何在地區內“渲染緊張、制造對抗”的行為。若美軍重返成為現實,中國勢必進一步強化西部戰區的戰備等級,深化與“鐵桿朋友”巴基斯坦以及北部鄰國塔吉克斯坦的聯合反恐機制與安全合作。作為“一帶一路”旗艦項目的中巴經濟走廊,其安保措施必將全面提升至更高等級,以應對潛在增大的安全風險。對于伊朗而言,家門口重新出現一個強大的美軍基地,無疑是巨大的戰略威脅,德黑蘭很可能以此為由,加大對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等地區代理人的支持力度,并加速其遠程導彈與高超音速武器等不對稱打擊力量的研發進程,巴格拉姆基地本身將成為伊朗戰略威懾力量瞄準鏡中的“活靶標”。而巴基斯坦則將陷入極其尷尬的兩難境地:一方面,它在反恐等問題上與美國存在歷史性合作,且依賴國際金融機構的支持;另一方面,其國內反美情緒根深蒂固,且與中國的全天候戰略伙伴關系是其外交基石,任何支持或默許美軍重返靠近其邊境的行為,都可能引發國內政治風暴并影響中巴互信。
塔利班政權自身的內部團結,也正面臨這場決策的嚴峻考驗。在其領導層內部,大致存在著以首都喀布爾為核心的“務實派”與以精神故鄉坎大哈為大本營的“強硬派”之間的路線分歧。前者可能從治理現實出發,主張進行有限的務實合作,以換取政權生存所亟需的經濟資源和國際空間;后者則堅守原教旨主義的革命純潔性,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外國軍事存在,視其為對抗美“圣戰”事業的背叛。此次召集全國地方長官征詢意見,本身就已顯露了高層在此重大議題上的分歧與謹慎。倘若阿洪扎達最終拍板,同意與美國達成某種形式的基地使用權交易,極有可能激化內部矛盾,導致高層分裂,甚至可能引發部分強硬派別脫離組織、另立山頭,使阿富汗陷入比現在更為復雜的內部亂局。
![]()
透過現象看本質,特朗普對巴格拉姆的“執念”,表面上是他個人風格濃厚的政治表演,實則折射出美國在經歷全球戰略收縮后的某種新思路:即試圖以最小的成本——可能僅僅是維持一部分援助或解凍少量資產——來撬動最大的戰略回報,重新獲取一個能夠深度影響中亞、南亞乃至東亞局勢的戰略支點。就目前態勢而言,一場類似二十年前那樣的大規模戰爭式重返幾乎絕無可能,但一種經過精心包裝的、“以經濟和發展援助換取特定軍事基地有限使用權”的隱蔽交易,卻已經具備了現實的政治土壤與談判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