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系車在國內已經沒人買了”。
今年上半年,福特、通用、特斯拉三家主流美系車企的累計銷量為59萬輛,其中特斯拉貢獻了26萬輛。
曾經風光無限的別克、凱迪拉克、福特等美系品牌,如今所有車型的月銷量僅有5萬多輛,且這一成績還是建立在美系車大幅降價的基礎上。
當年起售價20萬元左右的別克君威(參數丨圖片)、福特蒙迪歐,如今12萬元即可入手;對車型要求不高的話,甚至6萬多元就能買到尺寸接近4米7的威朗。
大幅降價的背后,是美系車在華市場的掙扎。
![]()
美系車的產品力其實并不弱。其操控性能出色,車身用料扎實,“工程安全系數”更是行業領先,以凱迪拉克CT5為例,2.0T發動機最大扭矩350牛米,通用卻為其配備了能承受800牛米扭矩的10速變速箱。
這種“配置冗余”的設計在行業內很少見,側面印證了美系車的技術硬實力。
全球市場上,美系車的表現都很亮眼。福特、通用兩大美系車企的全球年銷量合計達800萬輛,能有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美系車深厚的技術積累。
大排量發動機是美系車自信的靠山,通用、福特的V8發動機、各類柴油發動機技術備受認可。
且福特、通用還涉足跑車、超級跑車、越野車等領域,產品矩陣豐富度遠超想象,沒有過硬的技術根本造不出這些性能“猛獸”。
![]()
但在全球市場表現出色的美系車,到了國內卻“水土不服”。
美系車的產品優勢在國內難以施展。沒人否定V8發動機的性能,但在國內幾乎沒有車企主推V8車型:美系車在本土市場的汽油價格低廉,消費者可盡情享受大排量車型帶來的駕駛快感,但國內的油價卻不支持這種消費習慣。
而美系車在本土暢銷的皮卡,在國內不僅面臨15年強制報廢,還受進城限制,無法成為主流選擇。
身邊選美系轎車的人越來越少,除了特斯拉靠新能源屬性還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之外,其他美系燃油車的存在感持續降低。
![]()
同時,國內汽車市場的競爭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日系車、韓系車、法系車、德系車、美系車及快速崛起的中國本土品牌,共同瓜分市場,“末位淘汰”法則愈發清晰。
無法適應中國市場需求的品牌,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不必為美系車的現狀惋惜,其自身也有短板。
過去,美系車“油耗高、故障率高、維修麻煩”的印象,仍留在不少消費者的心中,開過老款美系車的人深有體會。盡管如今美系車的油耗控制、可靠性有明顯提升,但為降成本、維持低價策略,美系車的車身用料遠不如當年扎實。
比如新款別克君威,不少人在體驗后表示,已找不到當年“扎實厚重”的感覺,這是美系車在降價過程中的無奈取舍。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特斯拉靠著新能源的賽道優勢,在一定程度上撐起了美系車的在華份額。其他美系車企若想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生存,必須與中國消費者“和解”。
![]()
深入了解國內消費者的需求,打造符合中國市場的車型,在燃油經濟性、空間設計、智能化配置上貼合國內的用戶習慣。
倘若繼續“水土不服”,美系車很可能會重蹈鈴木覆轍,無奈退出中國市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