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一到,秋意濃了,寒氣就悄悄鉆進骨縫里。這節氣是陽氣“歸倉”的時候,人若不調理好,可就真受寒氣的苦了。很多老朋友總問我:“寒露吃啥最好?”我笑著說,吃好“四個第一”,比藥頂用。
俗語講“寒露寒、霜降毒”,這時節人的筋骨容易僵、胃口變差、手腳發涼。四個“第一”,是中醫幾百年來留下的經驗,護養陽氣、防病于未然。
今天就跟您一條條嘮嘮這四個“第一”,吃得明白,身子更硬朗。
順應陽收陰長,吃得合節氣,滋補才不走偏
第一根——山藥,健脾潤肺,穩住深秋的氣血根基
山藥是秋天補中益氣的“頭等根食”。性平不燥,入脾入肺,是過渡季節里最穩當的滋補。許多中老年人一入秋就覺得飯量小、胃口淡,有的還容易拉肚子。
![]()
這說白就是“脾虛+濕氣”,非山藥莫解。它能補而不膩,黏而不滯。煮湯、燉肉、下粥,搭紅棗、配排骨,皆能扶正健體。
您家里平時怎么吃山藥?切塊燉還是打泥蒸?有講究在里頭呢。
第一果——梨子,潤肺化燥,平衡秋天“燥咳痛喉”的火氣
梨為“百果之宗”,秋梨性寒平甘,是清潤之品。寒露氣干,容易上火,咽干聲啞、咳嗽出痰,全是肺燥惹的禍。
要活用梨子,用燉的不傷胃,適度加點川貝、百合、冰糖,慢燉成膏,一碗下去潤肺止咳。
如果怕寒涼,可以搭配桂圓或姜片。尤其是秋燥咳久不止的人,吃藥不如嘗試此法,連喉嚨都變潤。
您是不是這幾天說話多了、干咳沒痰?這就得試試燉梨清火潤肺的好辦法。
第一肉——牛肉,扶陽補虛,溫中強筋骨的“肉中上品”
牛肉性溫不燥,有“補氣填精、養脾壯骨”的好處。深秋陽氣慢慢收藏,要靠吃點溫性的動物肉來溫補內里,最忌偏寒食物把脾胃冷了。
瘦牛肉燉蘿卜,或加黨參、桂圓慢火燉煮,是家庭進補的常見做法。吃完一身暖、胃氣順,適合腰背酸痛乏力的人群。
秋天這段時間不強筋骨,等到了霜降、立冬,怕冷的毛病會更明顯。
想問問您,最近上樓梯是不是氣短、腿軟?那該燉鍋牛肉湯嘗嘗滋味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