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這段時間,全國各地都在刮起一場養老金嚴查風暴。說實話,看到這些新聞的時候,我心里特別不是滋味。咱們國家現在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超過2.98億了,占到總人口的21.2%,相當于每五個人里就有一個是老年人。這個數字看著就讓人揪心,更讓人擔心的是養老金賬戶的錢袋子越來越緊張了。
我特意去查了最新數據,2024年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收支缺口已經達到6792億元,比2023年又擴大了將近四分之一。這可是咱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養老錢"啊!要是這個錢袋子出了問題,那得有多少老人要跟著遭罪?光是想想都覺得心里發慌。
![]()
但更讓人氣憤的是,居然有人在這上面動歪腦筋。根據人社部的最新報告,全國有382萬退休人員超過兩年沒做資格認證,占到退休總人數的3.2%。這些人里頭,估計有不少已經離世了,可養老金還在源源不斷地往外發。有的是因為信息更新不及時,有的根本就是家屬故意隱瞞。
說到這兒,我就想起北京社保中心公布的一個案例。有位李大爺2022年8月就去世了,可他的子女愣是瞞著不報,繼續用老人的銀行卡領養老金。這一領就是兩年多,直到今年1月份人臉識別系統升級才被發現,前前后后冒領了18.6萬元。18萬啊!這得是多少老人的養老錢?更可怕的是,這還不是個例。2024年全國查出來的類似案件就有12.7萬起,涉及金額高達37.6億元。說實話,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我氣得手都在發抖。
現在想想,也難怪國家要下重手整治了。今年5月份,人社與財政兩部聯合發了個通知,專門針對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出了新規。重點盯防三類高風險人群:
![]()
01 第一類:長期未認證與死亡不報人員
第一類重點監管對象,就是那些長期不進行資格認證和老人去世后不及時上報的家庭。說實話,這種情況確實挺讓人頭疼的。根據人社部社保中心2025年的最新數據,全國竟然有382萬退休人員兩年多都沒做過資格認證。這個數字著實讓人吃驚,要知道這里面很可能有不少老人已經離世了,但家屬卻還在繼續領取養老金。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高齡退休人員這個特殊群體。截至今年3月,全國80歲以上的退休老人已經達到4716萬,占到退休人員總數的14.7%。這個比例可不小啊!高齡老人去世風險本來就高,加上信息更新不及時,就更容易出現"死亡冒領"的情況。我認識的一位社區工作人員就跟我吐槽過,說他們那兒就遇到過好幾次這樣的情況,子女為了多領幾個月養老金,愣是拖著不辦手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社部從今年開始可是下了狠功夫。80歲以上的老人現在每季度都要做一次認證,90歲以上的老人更可以享受上門服務的貼心待遇。說實話,這個政策雖然嚴格了點,但確實很有必要。你想啊,要是養老金都被冒領了,最后吃虧的不還是我們這些老實繳費的人嗎?
![]()
說到認證方式,現在的技術真是越來越先進了。截至5月份,全國已經有27個省份實現了人臉識別全覆蓋,準確率高達99.7%。這可比以前方便多了!我鄰居張大爺就特別愛炫耀這個,說現在他坐在家里刷個臉就能完成認證,再也不用大老遠跑社保局排隊了。不過也有老人不太適應新技術,我姑媽就總抱怨說手機操作太復雜,每次都得讓孫子幫忙。
其實仔細想想,這些監管措施雖然嚴格,但都是為了保障養老基金的安全。畢竟養老金是大家的養老錢,要是被冒領了,最后受影響的還是我們每個人。我認識的一位社保局工作人員就說,他們查處的冒領案例中,有不少都是子女覺得"不拿白不拿",結果被查出來后不僅要退還多領的錢,還要面臨處罰,真是得不償失。
![]()
02 第二類:重復參保與多地領取人員
當前我國養老保險體系正面臨一個令人憂心的現實問題:重復參保和跨地區冒領養老金的現象愈演愈烈。說實話,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都讓人既憤怒又心痛——這些不法行為不僅損害了國家利益,更是在蠶食我們每個普通退休人員的養老保障。
人社與財政兩部最新披露的數據著實令人震驚:2024年全國竟然查出7.3萬人存在跨省重復領取養老金的情況,涉案金額高達12.8億元!這個數字是什么概念?相當于一個小型城市全年的養老金支出就這樣被不法分子蠶食了。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某些案例簡直荒誕到令人難以置信——比如山西蒲縣那個"1歲工作、22歲退休"的奇葩案例,這位"神童"不僅領走了69萬元養老金,還在新單位繼續領工資。這種明目張膽的欺詐行為,簡直是把社保制度當成了提款機。
其實仔細想想,這種現象的出現也有其社會背景。隨著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很多人確實會在不同城市工作并參保。這本是正常現象,但偏偏有人動起了歪腦筋,利用各地社保系統信息不互通的漏洞,在多個地方同時領取養老金。這種行為已經不僅僅是占小便宜那么簡單了,而是赤裸裸的違法犯罪!根據《社會保險法》第88條規定,這屬于典型的社保欺詐,不僅要全額退還非法所得,還要面臨2-5倍的罰款。
![]()
說到這里,不得不為地方部門點個贊。2025年啟動的全國社保系統數據大聯網工程真是及時雨,31個省份的社保數據終于實現了互聯互通。這個系統有多厲害呢?打個比方,就像給全國的養老金發放裝上了"天眼",任何重復領取的行為都無所遁形。蘭州市去年開展的專項行動就取得了顯著成效,不僅揪出了一批違規者,還順藤摸瓜打擊了專門幫人重復參保的中介機構。
作為普通老百姓,我們也要提高警惕。養老金是大家的養老錢、保命錢,如果發現身邊有人重復領取,一定要通過12333等官方渠道舉報。畢竟,維護社保基金安全,受益的最終是我們每一個人。試想一下,如果放任這些蛀蟲繼續蠶食養老基金,等到我們退休時,養老金還能有保障嗎?
![]()
03 第三類:服刑期間違規領取人員
根據人社部2001年的規定,退休人員一旦被判刑,在服刑期間就應該停發養老金,等服刑期滿后才能恢復發放。但實際情況是,這個規定在基層執行得并不理想。去年發生在河南淇縣的一個案例就很能說明問題。一位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段某因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了四年刑期,按理說這四年他是不該領取養老金的。
但讓人意外的是,他的養老金賬戶在這四年里一直正常到賬。要不是檢察機關介入調查,這個漏洞可能還會持續下去。經過全面排查,淇縣共發現了286條類似的異常數據,涉及多起服刑人員違規領取養老金的案件。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情況并非個例。就在今年,河南新安縣檢察院通過大數據分析,又揪出了5名服刑期間違規領取養老金的案例,涉及金額高達9.5萬元。好在相關部門及時介入,不僅追回了全部資金,還建立了長效監管機制,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
可能有人會覺得,不就是幾萬塊錢的事嗎?但我要提醒大家,這種行為的后果遠比想象中嚴重。首先,這不僅僅是把錢退回來那么簡單。如果故意隱瞞服刑事實來騙取養老金,性質就完全變了,可能構成詐騙罪。根據我國刑法規定,詐騙罪最高可以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
總的來說,從長遠來看,加強養老金監管勢在必行。這次兩部委出臺的新規,就是要堵住制度漏洞,確保每一分養老錢都用在刀刃上。作為普通公民,我們既要理解和支持這項政策,也要提醒身邊的親朋好友:遵紀守法領取養老金,才能安心享受晚年生活。
養老金是社會的穩定器,是老年人的生命線。讓我們共同努力,維護好這個關乎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制度,讓每一位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畢竟,誰不希望自己退休后能夠安安穩穩地領取養老金,享受天倫之樂呢?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