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城鄉居民養老金調整,這些地區調整超20元
近期,一筆惠及1.8億城鄉老年居民的養老金調整正在全國鋪開,多個地區在國家標準基礎上加碼發力,讓老年人的錢袋子更鼓了一些,給他們的晚年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2025年,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邁出堅實一步,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的一場例行新聞發布會,向全國億萬城鄉居民傳遞了一份溫暖的大禮包,會議表明,全國多地正有序推進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調整工作,其中部分地區的月調整額度超過了20元。這個看似不起眼的數字,如同投入平靜湖面的一顆石子,激起了層層關乎國計民生的漣漪,標志著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正在從“廣覆蓋”向“高質量”邁出堅實一步。
![]()
對于習慣了幾乎每年都會有數百元養老金調整幅度的城鎮職工而言,每月增加20多元,或許微不足道,但是,當我們將其置于城鄉居民保險的制度框架和受益群體的現實中審視,便能深刻理解其沉甸甸的分量,對于繳納城鄉居民保險的人們來說,因為很多城鄉人員他們沒有固定工作和薪水,增長這20元對于很多人來說也許就會緩解他們很大的生活壓力,咱們再來看看為什么要做出調整?
首先,這體現了政策對最薄弱環節的精準滴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參保者,主要是沒有固定工作的廣大農民、城鎮非從業居民等群體。他們的養老金主要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其中基礎養老金完全來自財政補貼,是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關鍵和基本,此次上調,直接作用于這部分,是國家財政真金白銀的投入,彰顯了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特別是向農村和低收入群體傾斜的明確導向。
其次,這一政策也直接釋放了養老金制度走向更加公平、可持續的強烈信號。近年來,我國在統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此次調整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這一系列制度性建設的必然結果。它表明,城鄉居民養老金的調整正在從“特惠式”的臨時措施,轉變為“普惠式”的常規機制,讓億萬城鄉居民對未來有了更穩定的預期。所以,這“20元”的突破,遠不止于金額本身。它是一份莊嚴的政治承諾,是一種清晰的制度導向,更是一束照進現實的人文關懷之光,為推進共同富裕奠定了又一基石。
![]()
那么到底有多少地區開始將政策的落地了呢?其實有不少地區在全國統一標準基礎上進一步加碼,展現了地方對民生保障的額外投入。
根據人社部發布的信息及相關地區公告,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寧夏等省份在此次調整中表現突出,部分地區的調整幅度顯著,甚至遠超20元的標準。
比如,作為直轄市的北京和上海,其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本身已位居全國前列,此次調整后分別達到了較高的水平,體現了超大城市的經濟實力與保障力度;另外吉林延邊龍井市的調整更為顯著,9月上旬,該市2025年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調整工作全面落實,每人每月提高29元,這一調整包含兩部分:中央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提高20元,省級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提高9元。基礎養老金標準也由原來的每人每月145元提高至174元,惠及龍井市14350余名城鄉居民,這一系列都說明了養老金調整并非僅僅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專利”,更是全國各地在中央統籌指導下,共同努力的民生工程。
![]()
這種“全國一盤棋”統籌規劃與“地方特色”差異化實施相結合的模式,既保證了制度的統一性和公平性,又充分調動了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了良性競爭、共同提升的良好局面。
隨著個人賬戶與財政補貼并行,制度激勵與多元籌資并舉,中國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網正越織越密,越扎越牢,這不僅是對當前老年群體關切的回應,更是為未來養老保障體系打下的堅實基礎,也可以讓城鄉居民更多的感受到國家對他們的關注和體貼,讓他們的生活可以變得好一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